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6版:密码
3  4  
PDF 版
日本的满洲痴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日本的满洲痴梦

中原网  日期: 2008-01-11  来源: 郑州晚报  
  溥仪和弟弟溥杰
  远藤
  溥仪伪满登基大典
  移民到东北的日本农民
  2004年,在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当地的孩子告诉记者,他们在山中的巨大地下洞穴里发现有许多尸骨,那个洞有2000多米长……孩子们描述的是当地山里一个年代久远的军事要塞,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那些静静的钢筋水泥块儿承载的历史已变得模糊不清了。

  在专家们孜孜不倦的追索下,随着一个又一个当事人的陆续出现,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巨大秘密渐渐浮现在人们眼前——在那些散落在中国东北地区深山中一连串的地下洞穴里,竟隐藏着当年的日本帝国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恐怖的梦想。

  野心由来

  日本人把中国的东北称为“满洲”。早在200多年前,日本的统治者就曾说过,在当今世界各国中,日本易攻取之地唯中国满洲,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1904年,一个11岁的日本男孩趴在屋中的小书桌上,写下了他人生的第一篇日记,并从此将这一习惯延至毕生。

  远藤的第一篇日记:

  1904年8月1日 星期一 晴

  早上5点35分起床,洗过脸后吃完早饭,就跑到了屋子后面的地里,捉了一个虫子,交给了父亲。

  19年后,这个捉虫子的孩子成了日本陆军中的一名炮兵大尉。

  远藤刚刚戴上大尉军衔不久,日本就发生了一场震撼整个岛国的大灾难。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平原上最发达地区的两座城市——东京和横滨。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午饭,孩子们放学了,蹦蹦跳跳地回家,谁也没料到死神正在降临。

  当地时间11时58分32秒,突然从地下传来一阵如雷鸣般可怕的声音,紧接着大地剧烈抖动,刹那间房倒屋塌,许多人来不及反应就被砸死在屋内,烧饭的炉火翻倒,引起熊熊大火,烈火被大风卷起,蔓延开来。第二天,东京的中心部分大都化为灰烬。

  在这场里氏8.1级的强烈地震中,死亡14万余人,其中90%以上是被活活烧死的。这场灾难震毁的不仅是房屋和街道,日本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及国策都受到巨大影响。

  从当时的一张发表在日本重要刊物《朝日新闻》上的日满人口密度比例表中,后人可以知道,浮荡在大海里,随时会经受台风、地震、海啸袭击的日本人朝思暮想的是什么,他们的眼睛早就死盯着自己的邻国——中国了。

  在明治维新以后的70多年中,日本曾发动和参加过14次对外战争,其中有10次是针对中国的。甲午和日俄两次战争的结果让日本人彻底改变了对这两个貌似强大的邻居的看法,原本对中国这一文明古国的最后一点敬畏与尊重也在征服的快感中被撕得粉碎。

  日俄战争后,以保护铁路安全为由,日本在东北保留了近万人的军队。就是这支驻扎在中国那条铁路旁的日本军队,日后发动了轰动世界的“九一八”事变。

  1919年,日本又将原州属陆军部改为关东军,司令官由陆军上将或中将担任,直属日本天皇。这给关东军带来了比其他部队更好的装备和更多的荣耀。战前它就给人们留下了骄横独断的印象。即使在今天的日本,一个组织的下属单位如无视周围大多数人的意志为所欲为,也还会被指责说:“唉,那是我家的关东军!”

  这支关东军成为日本在中国侵略的急先锋,也是日本插入中国东北的第一把利刃。

  侵华工具

  有专家称,当年日本在大规模侵华之前在中国东北地区插入了三把刀,除了关东军之外,还有南满洲铁路股份公司和日本驻奉天的总领事馆。

  南满洲铁路股份公司简称“满铁”。

  满铁的建立,让日本的资本输出飞跃式增加。但对日本政府来说,满铁的意义并不在经济方面。其首任总裁后藤新平曾为自己的公司下过这样的定义:不把满铁看成是一个赢利的铁路事业,而拟使之成为帝国殖民政策或我帝国发展的先锋队。看看那些当年日本满铁员工身上钢盔、防弹衣一个不少的着装,就不难判断出他们的真实身份和承担的任务。这是第二把刀。

  第三把刀是日本驻奉天(即今天沈阳市)总领事馆。这里是日军的重要据点。一些在对华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特务头子就是从这所领事馆走出去的。

  昭和三年出版的《东宁县事情》,对东宁这个今天许多中国人依然陌生的黑龙江省的一个县城进行了极为详尽的描述,大到环境、地理位置、矿产、牧业、教育,小到某村有多少头牛、多少户店铺都有仔细记录。不仅是东宁,整个东北的村村落落都有这样的记录。

  当地86岁的邹化岐老人回忆说:“‘九一八’事变以前,三市口就有日本妓女,也有日本商人,后来知道,日本商人都是先导,来了解情况的,据说东宁县第一镇的警察队指导官就是曾在日本兵来以前在三市口经商的一个人,后来摇身一变就成日本军官了。”

  在日本人眼中,满蒙的地位不仅仅是其经济价值,更是日本的国防第一线,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步平说:“因为他(日本)觉得资源紧缺,生存空间狭小,上哪儿去解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朝鲜为跳板到中国内地,到内地最近的这块就是中国东北了。在他的概念里头有个满鲜,所以朝鲜、满洲整个这一片都是他认为将来要解决资源问题的地方。”

  此时对于在中国东北采取行动,态度并不积极的是日本海军。

  日本陆军与海军之间的积怨由来已久。

  19世纪后期,现代的日本陆军和海军刚建立起来时,一些宗族将他们的子弟送进一个军种,而他们的对头则一定参加另一个。这样持续下去,甚至发展成了公开的仇敌关系。

  在日本的扩张政策上,海军认为应发挥其优势,南下扩张,那里有日本所需的石油、橡胶等,而陆军则认为这样势必同英美在太平洋的利益发生冲突,再说中国东北广阔的土地,对急欲寻找新出路的日本来说同样充满诱惑。日本关东军国境要塞遗迹研究会会长菊池实介绍说,当时的日本陆军主要针对苏联,日本海军针对美军。

  日本的国防方针在一战后曾进行过两次修改,1918年的第一次修订中曾提出应作同时与多国作战的准备,但又认为日本国力难以承受,应力争避免。在1923年的第二次修订中,美国与俄国理所当然成为日本在南北方向实施扩张的假想敌。然而,尽管当时中国在字面上只是第二号假想敌,但实际上,在日本的作战计划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只要对美国或俄国开战,战争资源不足的部分都需在中国夺取。也就是说,无论日本的作战方针如何制订、与谁开战,日本都会首先拿中国开刀。

  密谋“九一八”

  1928年,石原莞尔从陆军大学调任关东军参谋。1929年,板垣征四郎也来到了中国的满洲出任关东军参谋。

  在关东军内有一个说法,只要石原想得到,板垣便能做得到。这两人相比,前者脑子快、浮夸、主意多;后者冷静、善于盘算,知道如何能把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想法不择手段地变成事实。两人知道,要解决日本的贫困只能在满洲下手。但他们也都认为,除非日本完全控制满洲,否则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当时的满洲还在中国奉系军阀张作霖统治之下。

  步平介绍说:“当时日本还是农业社会,有地就是最富裕的了。可地也不多,人口又多,那点地将来传给谁?就传给大儿子,二的、三的,对不起,您到外头打工去、当兵去。所以,军队里的士兵都是次子、三子。这些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时候能有一块地,而东北有地,这就是日本为什么要在东北搞事变的原因。”

  1929年到1930年,石原莞尔先后4次同板垣征四郎在东北旅行。说是旅行,他们的目的却决不是游山玩水。

  1931年4月中旬,日军把由北方士兵组成的第二师从日本国内专门调往中国,因为这些士兵更适宜在寒冷的东北作战。

  7月,密令守备队向沈阳一带集中。当月,两门24厘米的榴弹炮装在外形似棺材样的木箱中,通过客船运到大连。

  一切准备就绪。9月18日夜,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制造事端,史称“九一八”事变。

  事变阴谋

  此时,远藤已回到东京的参谋总部工作。1931年9月22日,远藤接到命令,要他作好准备,马上启程去满洲。

  远藤到达沈阳后的9月28日,关东军作战参谋石原莞尔直接交给他一份《对满纲要》,要他看后烧毁。远藤记得这部纲要写着,解决满洲问题的方法就是将满洲变成日本的领土,主动出击,用阴谋制造机会。

  身为日军参谋本部作战课军官的远藤,开始意识到满洲事变另有隐情。

  远藤日记:

  1931年9月29日 星期二 阴天

  晚上,花谷少佐来了,他和我讲了事件发生当时的情况,一边说着说着,从他的口吻中,就将他们事先准备实施的计划泄露出来了。

  远藤的日记表明他是知道真相的。

  后人无法知道身为日军作战军官的远藤当时对此事的看法。之后不久,远藤第二次到中国,这次,他的任务是随舰队一同登陆正处于激战中的上海。

  利用溥仪

  溥仪期望祖上发迹的地方能给他带来好运,保佑他实现恢复大清往日辉煌的梦想,他认为自己终于时来运转了……

  “九一八”事变前的两个月,溥仪在日本读书的弟弟溥杰准备回国,曾是天津日军司令部参谋的吉冈安直神秘而郑重地对溥杰说:“你到了天津,可以告诉令兄,现在张学良闹得很不像话,满洲在最近也许就要发生点什么事情……请宣统皇帝多多保重,他不是没有希望的!”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回忆说:

  “我的‘重登大宝’的美梦已连做了几天晚上。这时来了这样的暗示——无论是出于单纯的私人关怀,还是出于某方的授意——对我来说,事实上都是起着行动信号的作用。”

  于是,溥仪和满清大臣郑孝胥父子在日本人的精心安排下,秘密乘船前往满洲。不过,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在他们船上日本人暗藏了威力巨大的炸药,一旦被国民政府发现,就准备把船炸掉。

  在旅顺,溥仪见到了板垣征四郎。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回忆道:

  “板垣是个小矮个,有一个剃光的头,一张刮得很干净的青白色的脸,眉毛和小胡子的黑色特别显眼。在我见过的日本军官中,他的服装算是最整洁的了……”但接下来的谈话中,溥仪听到的不是重建大清,日本人只是要他来做这个新国家的元首。

  《我的前半生》中这样说道:

  “我原来认为,土匪出身的张作霖和我这自与常人殊的‘龙种’按理不能并列,现在我看出了,日本人心里并不把我当‘龙种’看待,因此我不得不时时注意着板垣的那张青白脸。那张脸竟是个没有春夏秋冬的脸。”

  透过板垣那张不动声色的脸,溥仪渐渐明白,最初来满洲时的梦想离他有多远了。

  1932年3月9日,溥仪宣誓就职满洲国元首,开始了他在满洲14年的生活。

  江对岸的苏联,正静观日本这一夙敌的一举一动。而此时,日本国内涌动的一股暗流最终决堤而出,在20世纪30年代,将日本推上了危险的巅峰。

  此文为《地穴惊梦》系列第一集,共9集,请继续关注本报选登的精彩内容

  《地穴惊梦》系列预告

  1月11日21:25《埋在山中的历史》

  1月12日21:25《滴血的军刀》

  1月13日21:25《密令589》

  1月14日21:25《山中怪兽》

  1月15日21:25《魔穴邪火》

  1月16日21:25《铃兰花下》

  1月17日21:25《转向的战车》

  1月18日21:25《万岁的绝声》

  1月19日21:25《狱火苍天》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