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解放军占领郑州邙山 |
|
1月11日见到张松正院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钟,忙于纪念碑设计方案的他,上午刚刚到文化局开了一个会。自两个月前郑州市雕塑壁画院接到设计纪念碑的任务后,他和同事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纪念碑。
为了建好纪念碑,尽可能地达到各方的满意,张松正和参与此项目的近20名同事不断地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作品的升华是建立在与事件贴切的基础之上的,为此,他们专门组织学习了有关“解放郑州”的文章,尤其重点研究了靳钟副军长的回忆录。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 文/图
讲述人:
张松正院长
直捣指挥部 擒贼先擒王
“靳副军长和很多老战士都是最赞成选址薛岗的,因为那里是郑州战役的主战场。薛岗村负责人也很积极,主动贡献出一块3万平方米的三角地用来建解放广场。”张松正有些遗憾地说,只是那个地方正好有高压线通过,面积也略微偏小。
“通过多次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离此不远有块位置也不错,连霍高速下、贾鲁河旁,属老鸦陈村管辖。”张松正介绍说,老鸦陈村也是当时主要战场之一。薛岗一战截断了敌军退路,老鸦陈一战则捣毁了敌军指挥部。
老鸦陈村,在郑州至古荥镇的公路东侧,距薛岗不到6公里,村子有3米多高的寨墙,寨外有深沟,沟内有水,寨外有条正街,设有商店、旅社、饭铺等,专做南来北往行人的生意。当年敌军逃出郑州城后,临时指挥部就设在这里。敌军总指挥李振清住在寨子内,村里村外到处塞满了人、马、辎重、行李。
攻打老鸦陈的是九纵队七十七团,在火力掩护下,如同神兵天降,首先突入老鸦陈北寨,经过搏斗,敌人开始全面溃退。李振清已指挥失灵,丢弃一切辎重行李,向东北方向逃窜,企图经祭城沿黄河南岸公路东逃开封。田野里、村子中、公路两旁都是争先恐后奔逃的敌军。这时,坚守在薛岗阵地的七十九团,也立即向迎面之敌痛击。当晚9时30分,从郑州城内逃出来的敌军,除少数逃往开封外,其余全部被解放军歼灭在郑州外围西北部。
讲述人:
王久会长
解放军和老百姓鱼水情深
今年76岁的王久是“参加解放郑州战役”战友会的会长,在纪念碑方案公示时,他和战友们郑重地投上了自己的一票。据他介绍,战友会目前有100多人,年龄最小的75岁,大的90多岁,因为都年事已高,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只有他们二三十人。
“周海峰、杨丙星都是九纵队的,是郑州战役二等功臣,贺兴栋是华北野战军十四纵队的,也是郑州战役二等功臣。”
王久当时所在的九纵队七十四团位于双桥、杜庄一线,任务是阻击北边敌人增援,再次痛击逃跑的敌军。“打得可激烈了!”王久感慨地说,“战友侯玉全用刺刀刺死三个敌人后被另外一个敌人刺破了腹腔,他夺过敌人的枪,一阵猛打,掩护我们后面的同志发起进攻。最后他的肠子全都流出来了。”
“有一年,双桥村邀请我们老战士去做报告,讲到侯玉全的事迹时,村里的人很感动,他们说侯玉全是在双桥村牺牲的,要在这里给烈士修一座纪念碑。”王久想起当年百姓们对他们的帮助,不禁感慨:“解放军和老百姓真是鱼水情深,当年村民们自发帮我们挖工事,送开水,有的甚至把床板掀了、门板拆了给我们修工事用。那种感人的场景我永远都不会忘。这次修建郑州解放纪念碑,听说消息后,各个村都想让方案选中自己,愿意无偿捐地。老百姓是最懂得感恩的人。”
郑州战役的胜利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为支援郑州战役,人民群众参军参战者3317人,支前民工17690人,真正是成千上万。
(下转C04、C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