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花”的梦圆了。她们穿上了热心人送去的新衣服,感受到了人们给她们的温暖。这份爱也在她们心中生根发芽。这姐妹俩,一个想成为企业家,然后好好报答社会,一个想做一名优秀教师,教育自己的学生互帮互助。她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温暖和爱心一直传递下去……
晚报记者 刘德华 张璇 潘默/文 周甬/图
心愿和爱心
继续征集中
心愿征集还在继续,爱心征集也在继续。如果您有什么心愿,如果您想做点什么帮助别人,就请您告诉我们。您可以拨打我们的新闻热线67659999告诉我们,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到67659999@163.com,还可以通过传真67655766发给我们。不管是哪种形式,都请您留下您的姓名和准确联系方式。
另外,您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到我们办公地点跟我们直接面谈。我们的地址是:红旗路与政七街交叉口北50米物华饭店三楼郑州晚报东区记者站。
见证圆梦
“姐妹花”有了新棉衣
昨日中午,记者和热心市民如约带着棉衣和礼物来到张柯和张蕊的家。
“今天上午来了一位段女士,她塞给我1000元钱就走了。”张博文用颤抖的手翻出一沓钱。当记者告诉张博文,段女士本来要中午来的,可一听说记者也去,就连连表示“不希望留名字,只想帮助这一家人。”这才悄悄地自己先来了。
正在长身体的张柯已有1.6米高,由于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看起来十分瘦弱。而妹妹张蕊虽然穿着厚外套,可从衣服的胖瘦长度来看,明显也是别人送的。“我没想到她有这么高了,明天我再买件大点的衣服。”顾女士拿来了两件崭新的红棉袄(如图),可姐姐张柯的个头超出了她的想象,顾女士决定再给张柯买件合身的,然后又塞了500元在姐妹俩手中。6年了,两姐妹终于有了新棉衣。曲女士打来电话表示因有急事要到外地去:“等我回来了也要去她们家看看。”
每个孩子都会憧憬未来。“我长大了想当教师。”张柯称因为老师告诉她“教师是个良心活”。而妹妹张蕊则说自己要做个企业家,“这样就能帮助别人了。”
心愿实录
11岁小女孩,已当两年义工
“帮助别人的感觉还不错”
母亲有点神志不清,父亲患小儿麻痹症一条腿落下后遗症,一家人租住在简陋的廉租房里,靠低保生活,11岁的女孩万璐璐学习刻苦,已经当了两年多的义工。“一开始觉得好玩参加义工,做起来发现很苦,但帮助别人的感觉还不错”。
璐璐在黄河路二小上四年级,舅舅给买的一盒橡皮泥从一年级用到现在,干了掺点水继续用。班里同学们疯狂积累卡片,她不参加,“每次要花五毛钱呢”。
璐璐的生日是6月2日,每年过生日,爸爸只是吃饭时给加个煮鸡蛋。“我们农村的孩子这样就可以了,不比城里的孩子”。48岁的老万笑着说,透着些许无奈与负疚。
璐璐还有个姐姐,15岁的徐万迎,在金水区利智学校上八年级,去年在上海特奥会捧回3枚金牌。不过大女儿却是老万的心病:“她就是记忆力差,马上就毕业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有人能给指点一下。”
“新年快到了,我想要‘哆啦A梦’(机器猫)的漫画册,要不一个漂亮的布娃娃也可以。”璐璐怯怯地说。
8岁小男孩,在轮椅上度日
羡慕地看着同伴去上学
和其他孩子相比,家住在新郑新华路办事处边家口村的8岁的小志(化名)有着不一样的童年。尽管年龄还小,他已经在轮椅上度过了两个春秋。孩子的母亲边女士介绍,自己患股骨头坏死7年多了,行动一直不方便,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丈夫也只好去深圳打工。两年前,小志在游乐场玩耍时,摔在了地上,可坚强的他坚持着不告诉家人,没想到也患上了股骨头坏死,从此他再也没能出去玩耍,每天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
连上厕所也需要人帮助的小志,眼瞅着同龄的孩子一个个都上学去了,只好待在轮椅上羡慕着同伴。“不能荒废了孩子的学业。”既然不能和正常的孩子一起读书,边女士索性就自己当起了老师,一点点教儿子认字。“三年级的书他也能看了。”
“现在家里能看的书他都看了,每个月保守治疗也得1000多元,再也没钱给他买新书了。”边女士无奈地说。“我想要故事书和长知识的书。”小志边说边思考着,不时显出孩子特有的顽皮,“还想看卡通书。”
免费辅导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数学
在机关工作的刘先生希望通过免费辅导中小学生数学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爱心。
“我女儿15岁了,从小学到现在都是我辅导她,数学挺棒的!”他说,这是让他自信的地方。如果有人认可他的能力,可以跟他联系。他的QQ号是646878212,或者加入他的QQ群460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