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6版:文娱聚焦
3  4  
PDF 版
晚报办 文化餐 聚百叟 九亩园 百家姓 百叟宴 百道菜 古今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百位姓氏代表共品本报文化大餐
晚报办 文化餐 聚百叟 九亩园 百家姓 百叟宴 百道菜 古今谈

中原网  日期: 2008-01-21  来源: 郑州晚报  
  老人们在“百家姓”长布上签名留言

  梨园名角张艳萍为活动助兴

  书画家为活动挥毫泼墨

  大家向过生日的杜斌老人(左)敬酒

  室外大雪纷飞银妆素裹,室内百位老人济济一堂共话姓氏文化。1月19日,郑州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本报联合郑州九亩园共同主办的“百家姓百名花甲老人品百道豫菜”活动如期火热开展,百位百姓老人一大早就踏雪而来,共品这道文化大餐和百道豫菜,祥和气氛让老人们尽兴而归。

  晚报记者 杨宜锦/文

  张翼飞 白韬/图

  吟诗作画抒发喜悦

  促进姓氏文化普及

  当天上午,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知名姓氏文化专家张人元为老人们讲了中原姓氏文化,专业精彩的讲座让老人们听得入了迷,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内容正是他一直想知道的,这次来终于解开了心中之谜,唯一遗憾的是自己不能把张老师讲的全部记下来。

  采访中张人元称,起源于郑州的大姓有六七个,小姓有20多个。如郑姓,这是以封国为姓;许姓,起源于登封,许昌出现的比其晚了1000多年。张人元称,姓氏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既是使用者又是传播者,因此如果人人都热爱姓氏文化的话,将大大推动姓氏文化的发展。由本报主办的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大众文化形式的姓氏文化活动,之前在郑州有很多专家组织学术性的姓氏文化活动,大众文化形式的姓氏文化交流也有,但为数不多,而这个活动将对姓氏文化的普及起到一定作用。

  大雪难挡百叟热情

  活动当天,大雪纷飞,九亩园以道道大红条幅迎接着百名老人的到来。虽然当天路滑难行,但没挡住老人们相聚的热情,他们早早地便赶到活动现场。老人们争相在“百家姓”长布上签名留言,退休干部杜丙武老人还专门在长布上赋诗一首:“晚报办,文化餐;聚百叟,九亩园;百家姓,百叟宴;百道菜,古今谈。华夏史,五千年;炎黄帝,大河畔;百家姓,有渊源;百强姓,多河南;要细算,七十三……”来者中,既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大姓,也有过、仉、弓、行、米、阴、明、郅、谈、海、琚、蓝等平时少见的姓。他们中年纪最小者60岁,最长者已经93岁,但每位都是精气神儿十足。

  除了百位老人,省内数位书画大家及姓氏专家也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当天老人们除享受一顿文化大餐外,还美美地吃了一顿豫菜大餐。中午12点,九亩园内两排长席摆起,老人们同坐一堂品尝着一道道地地道道的豫菜:南瓜露、韭菜窝窝头、山药炖柴鸡、打卤面……汤汤水水、微酸微辣中体味着豫菜文化精髓。

  尽享长桌上的豫菜后,翟本宽、张柱堂、王淑梅等多位书画家踏着雪沿竹林小路移步茶社。窗外雪花纷飞,屋内却温暖如春,他们吟诗作画、挥毫泼墨抒发参加“百叟宴”的喜悦,“九亩园中百叟乐,兴运年里金鼠闹”……或正楷端庄秀丽,或行书行云流水,或隶书苍劲有力。

  其中王学兴还即兴创作一首《游九亩园》称赞郑州晚报举办的这次活动,“昔闻盛世数康乾,朝野共祝‘百叟宴’。花甲老人福满多,而今又聚九亩园。国富民强秀山岳,明月清风甜江河。未知陶令今何在,桃花源里兆民乐。”末了,爽朗乐呵的嘉宾纪清源还提笔写下“一伙老年人,百颗赤子心。九亩园中聚,十分乐如亲。千载传佳话,万事留丹春”,祝贺本报百家姓迎春活动圆满成功。

  医护人员保驾护航

  据九亩园的黄百强总经理介绍,为准备这次活动,全园上下共忙活了一个多星期,共准备了100多个品种的传统豫菜。

  当天老人们在雪中游园合影,别有一番韵味。而书画家们现场挥毫泼墨即兴书写,豫剧名家现场表演拿手好戏,让这顿文化大餐后味无穷。老人们的尽兴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由于老人们年事已高,再加上天气不好,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本报特别邀请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两名护士现场全程陪护,好在老人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没人出现任何不适。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活动结束时,老人们已经交下了不少好朋友,并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他们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聚在一起“唠唠”姓氏文化及中原文化。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