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2版:城市故事
3  4  
PDF 版
五湖四海居郑州 根在中原一家亲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五湖四海居郑州 根在中原一家亲

中原网  日期: 2008-01-23  来源: 郑州晚报  
  百家姓活动嘉宾

  [百家姓·答疑]

  参加活动的百家姓传人们雪中畅游九亩园。

  主    持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任安华

  嘉    宾

  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张人元

  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豫郑

  河南省张伯驹文化艺术传播中心秘书长 张柱堂

  《中华艺术导刊》副主编

  著名书画篆刻家                  纪清源

  郑州市豫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豫剧名角 张艳萍

  河南书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郑州大学书画院院长              翟本宽

  郑州教育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中州大学教授                     高云霄

  河南省心理研究所所长             王春龙

  参加活动的老人表演节目,台下看得兴高采烈。

  究竟何为客家人?

  中原人的多次南迁形成了“客家人”。客家人的祖先,就是自晋代开始由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南徙至赣南、闽西及粤东等地的汉人移民,与后来各代的移民会合而聚集的族群。由于是后来迁入的,为“客居”,因而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后相沿成俗,这一部分汉人便自称“客家人”。

  客家人为了不忘故土中原,同时保护自身利益不受当地恶人侵犯,团结互助,生活起居、生产劳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走亲串友等都沿袭从中原带来的传统,在当地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系族群。他们继承了中原人固有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为我国南方的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客家人有6500多万,在国内分布于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贵州等9个省区,以粤东、闽西、赣南最集中;在海外分布于日本、韩国、朝鲜、柬埔寨、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加拿大、美国、巴拿马、牙买加、巴西、阿根廷、秘鲁、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卢森堡等30多个国家。无论定居在何处的客家人,他们的家谱里都记载祖籍在河南的河洛一带,他们还保留着中原古老的民风习俗,保留着中原的地方语言。客家人在教育语言上要付出很大努力,在族群内要学客家话、说客家话,要学居住地的方言、汉语普通话,在海外的还要学所在国的语言和英语等。他们身在异国他乡,仍然教育儿孙说客家话,保留客家习俗,也就是保留了华夏根文化。

  客家人中各个不同的姓氏又有各个不同的发源地,这些发源地大部分在河南境内,如李在鹿邑,张在濮阳,王在淇县、洛阳,刘在偃师、鲁山,陈在淮阳,林在卫辉,宋在商丘,郭在陕县,郑在荥阳、新密、新郑,许在登封、许昌,蔡在上蔡,黄在潢川,蒋在淮滨,潘在固始,赖在息县,孙在濮阳,谢在南阳,叶在叶县等。

  可以说,海外客家人寻根的起点是海外,中转站是闽粤沿海地区,终点是中原河南,河南是海外华人寻根的集中地。

  被温总理接见过的李焕昌老人讲述见到温总理的激动时刻。

  参加活动的老人们探讨从郑州起源的百家姓中的姓氏。

  “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的后人张柱堂先生。

  如果说名字是我们每个人表明自己精神指向文化倾向的个性化的代号符号,那么姓氏则是我们血缘的河流。溯流而上,我们可以追寻到自己的祖根,追访到自己的故乡。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城市的名字也蕴涵着很多,作为郑州人,我们不得不了解一下郑州的来历。

  海师傅是一位曾在郑州环卫工作岗位上奋斗43年的老郑州人,“我高中上了两年,还没毕业就遇到了1961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不得不开始工作,一干就是43年。”

  “郑州”这个名字的历史有多久

  [百家姓·解惑]

  海小猛 绿城的“美容师”

  [百家姓·人物1]

  海小猛师傅一说到自己的姓,就特别有激情:“今天我参加郑州百家姓活动时,发现大多数的代表是汉族,回族参加的姓氏也许仅我一人而已。为此,关于我自己的姓的来历,我多少还有些自己的研究呢!中国有十几个少数民族,回族是最早信奉伊斯兰教的。像维吾尔族,刚开始信奉的是佛教,大约在后唐时期才开始信仰伊斯兰教。据我所知,姓海的大多数为回族,如当今中央电视台的著名播音员海霞。”

  海师傅今年已经65岁了,作为城市的“美容师”,海师傅见证了郑州的发展和变化。“环卫工人的一天劳动分三部分,垃圾清运、道路清扫、厕所清理。在当时的20世纪60年代的环卫工作中,清理厕所是最苦最脏的活儿。”这里的厕所清理不仅仅是公厕,还包括各个单位的厕所。“那时是马车拉粪,一天大约要两个来回。一直到1982年出台了新的环卫政策,建设了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才减少了相当一部分负担。”

  正像海师傅所言:“有些人嫌弃我们,但真正有教养的人,永远不会看不起人,在他们眼里,干什么都是一样光荣的。而我们就是为郑州的环境默默工作的人,让我们的城市永远保持干净清爽的脸面。”(下转C03版)

  史传轩辕黄帝的父亲少典为有熊国君(有熊在今新郑)。殷时,“帝中丁迁于隞”,隞在荥泽。殷人筑商城(商城在郑州,今有商城遗址)。周武王克商,封其弟姬鲜于管,是为管叔。管在今郑州,史称管城。周成王时,管叔鲜叛周,周公东征,诛管叔而废其国。周宣王狩猎于圃田(在今郑州东南),宣王封其弟姬友于郑,是为郑桓公。当时的郑国在棫林(今陕西华县)。

  周幽王失政,天下多怨。郑桓公为幽之司徒,深得人心,见天下将乱,乃取虢(东虢,在成皋)、郐(在新密)十邑之地,东徙其民而居之。其后,犬戎叛乱,杀幽王于骊山之下,郑桓公亦死于难。幽王之子平被迫东迁于雒邑,是为东周。郑桓公之子武公佐周平王东迁有功,于是据虢、郐十邑之地而国之,定都新郑。这就是春秋时期的郑国。新郑即相对于旧时棫林的郑国而言。

  北周时,在郑地置荥州,旋改为郑州(据1916年《郑县志》)。也有人认为,隋开皇三年始定名为郑州。但不管怎么说,这片土地以“郑州”为名的历史是很悠久的。辛亥革命之后,即1913年改称郑县,1928年冯玉祥督豫,曾有一段改为郑州市。1948年10月解放,郑县复又改为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于此。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