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篇
车前子
吃喝有时就成了斗争。记不清是古代哪个君王,死到临头,想吃熊掌,实在是一条计谋。因为熊掌难熟,可以争取点时间,等救兵赶到。鸿门宴众所周知。金圣叹的“火腿味”流传颇广。民间流传有林则徐与英国大臣斗法的故事,也很有趣英国大臣为了报复林则徐禁烟,特地捉弄他,请他吃雪糕。林则徐没吃过雪糕,拿在手上一看冒着白汽,就以为很烫,嘬起嘴呼呼大吹。英国大臣环顾左右,哈哈大笑。林则徐也不言语,告辞的时候说明天回请。第二天,英国大臣来了,林则徐只上一道菜“老母鸡汤炖南豆腐”。老母鸡汤的油厚厚一层,煮得再滚,也是看不出热气的,英国大臣以为是冷菜,舀起勺子猛吃一大口,基本上烫晕了,又吐不出,因为南豆腐入口即化,直往嗓子眼滑溜而去。“林则徐的厉害,中国饮食的厉害,可见一斑。”据说这道菜传到欧洲,就叫“厉害”。
过去做一个文人,不容易。除了满腹经纶外,还要会琴棋书画,更要会吃。不比现在,写几首诗,两三篇小说,就是文人了。如果还通一门外语的话,就是大文人无疑。在那些会吃的古代文人中,最一门心思的可能要数袁枚了。他吃得好,咋呼得更好。很虔诚,也很可爱。他采诗时不免有阿谀奉承之嫌,但在吃时,觉得不味美就口无遮拦。袁枚的可爱之处,是还会说怪话,他说:“三年出得了一个状元,三年出不了一只火腿。”其实袁枚的性情与日常生活,和“扬州八怪”是差不多的,只是“扬州八怪”是混在盐商堆里喝酒,袁枚多在官宦人家吃饭。
袁枚的《食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随园食单》,是很有名的。我曾参考它的“鱼翅二法”做过几回,“萝卜丝”一法还有点意思。但我更把它看作是小品文字,从这个角度,倒能看出袁枚的性情,以及当时一个著名文人的日常生活和交游。一个古代文人的交游,从他们遗留下的一些有关吃吃喝喝的诗文中能够窥见一二。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不但让我大致领略了天宝年间的神仙日子,更让我了解了严肃的杜甫也有他很放得开的交游生活。不仅如此,还使我觉得杜甫也是一仙,是饮中的第九仙,只是有点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