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城里有宝物……
当地人都盛传古城里有宝物。这种传说,源于五堡村村民李增怀的祖上解放前在古城里发掘出几麻袋银锭的故事。
解放前,李增怀的祖上在古城里有块自耕地。一年春天,他家的长工在耕地时翻出了几块生锈变黑的铁块儿,长工觉得奇怪,地里怎么会长铁块儿呢?傍晚,李增怀的祖上见到了这块铁块,端详了半天,把铁块往墙角一扔,说:“一块黑石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然后又对长工说:“那块地既然不好耕就先歇几天,乡里正在赶庙会,你也去看两场戏吧。”长工听了这话喜出望外,向主人道了谢便于当晚回家去了。
等长工走了后,李增怀的祖上连夜带着两个儿子,到长工发现黑石头的地方挖了起来。经过一夜挖掘,他们挖到了几麻袋银锭,此后一夜暴富,李家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大户人家。所以,对古城挖宝,村民们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就连小孩也经常三五成群地到这里来寻觅,希望有意外的惊喜出现。
这一情况在1957年10月引起了河北省文物部门的注意。于是,他们派出考古队前来考察。考古队的来临更增加了这里的神秘,“挖宝的人来啦”这一消息几乎在一夜之间传遍十里八村。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发掘,考古队从古城里发现了许多古人的生产生活用具,生产工具有:石镰、陶纺轮等;生活用具有:陶豆、陶罐等。
根据这些发现,考古队于1957年11月30日在《人民日报》上发了一条消息,在中国考古界和历史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消息的标题就是《在“黄帝城”遗址里发现的……》。专家根据古城里出土的文物初步判断,这座城也许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古代涿鹿城——也就是当地百姓传说的黄帝城。
”
D
寻找黄帝遗物
1997年3月,河北省文物局委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涿鹿古城再一次进行考古发掘,李珺受命担当这次考古发掘队的队长。
史书记载和百姓传说都认为涿鹿古城就是黄帝城,1957年的考古发掘报告也这么认为。但李珺担心,这次发掘如果找不到黄帝时代的遗物该怎么办呢?
紧张的工作开始了。经几天勘察发现,由于村民种植了庄稼,古城遗址损毁严重,许多有价值的考古信息也遭到了破坏。尽管如此,他们仍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线索。
李珺回忆说:“我们在古城东发现了一些战国时期的文物,但在古城南下七旗村附近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和细石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据此李珺初步推测,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战国,涿鹿古城附近都有人类生活和居住。
考古队在进行考古发觉时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这一发现使考古队喜出望外。这座墓的墓葬形制是土坑竖穴墓,墓里的随葬器物略显简单。但墓里随葬的3件陶器,却引起了考古队的重视。因为,在这3件陶器中,有一件陶鼎。
鼎,在商周时期作为一种礼器,规格很高,只有帝王或贵族才能随葬,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这座墓里出现鼎,确实让人费解。
李珺根据墓葬里出土的一鼎二豆的器形、材质和纹理图案判断,这座墓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墓葬。墓主是男性,死亡年龄30~35岁。他究竟是王,还是贵族呢?
李珺查阅历史典籍发现,战国时期,涿鹿归赵国管辖。《竹书纪年》里记载,公元前320年,燕国起兵攻打赵国,首先攻打的就是赵国的北方重镇涿鹿。赵武灵王得报后,亲率大军从首都邯郸出发,长途奔波500多公里,前往涿鹿抗击燕军,燕军被迫撤退到了勺梁。从赵武灵王对涿鹿的重视程度看,涿鹿对于赵国来讲是极重要的,不然赵武灵王不会亲自带兵救援。那么,当时镇守这座城池的将领又是谁呢?
李珺查阅了许多史书,也没发现这方面的记载。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也许能说明问题: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开放时代,西周时期许多严格的礼仪制度已被扬弃。因此,李珺判断,这个墓的陶鼎很可能是一种象征,或是代表一种希望,希望死者来生称王显贵。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考古队获取了大量的文物。经分析,确定这些文物大部分是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因此,战国和秦汉时期也许是这座城的兴盛时期。但究竟建于何时,却无法找到答案。要寻找这座城起始年代的证据,就得到它的关键部位——城墙里寻找。
因此,考古队经过认真思考,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解剖城墙。希望通过此举,揭开这座古城隐藏了几千年的历史真相……
版面原因,本期仅刊登《发现黄帝城》第一集(共5集,1月25日~29日播出),更多《探索·发现》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
在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北的台地上,有一座古城遗址,残存的城墙从城外看仍有十几米高,城墙上整齐地排列着夯筑城墙时固定夹板的插孔,城墙底部宽约10米,顶部宽约3米。古城呈正方形,当地人称它为黄帝城。
B
传说,黄帝在涿鹿山脚建起都城
涿鹿城,这是一座怎样的城池呢?相传它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的都城。如果这座城真的是黄帝的都城,那么史学界苦苦找寻的华夏文明的根就有了源头。
据《史记·五帝本记》记载,大约在5000年前,中华大地上随着人口的增加,各个氏族部落之间为了扩大地盘、掠夺财富,连年征战,而当时的统治者神农氏炎帝对此却无能为力。而黄帝部族在这场兼并争霸战中迅速崛起,许多诸侯都归顺了黄帝,但炎帝不服。因此,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在一个叫阪泉的地方展开争霸战,经过3次大战,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被迫与黄帝结盟。此外,还有一个实力更加强大的部落集团——东夷集团。
东夷集团的首领叫蚩尤,传说蚩尤是个骁勇善战的战神。炎帝部落在东迁的过程中与蚩尤部落发生了冲突,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炎帝无力与蚩尤对抗,一路向北逃亡,蚩尤紧追不舍赶到涿鹿一带,炎帝无奈只得向黄帝求救。于是,黄炎部落联合与蚩尤率领的士卒在涿鹿之野展开了决战。经过长时间的较量,黄帝战胜了蚩尤,并将蚩尤擒杀于冀中之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战。
随后,黄帝与各路诸侯会盟釜山,统一了符契,诸侯拥戴轩辕氏为天子,并尊称他为黄帝,黄帝在涿鹿山脚下建起了都城。但在漫长的岁月里,涿鹿城仅见于史书记载,而涿鹿城的地望几千年来众说纷纭,甚至连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否真的发生过,都成了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C
涿鹿古城,是否真的存在?
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两次非常重要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结束了中国历史上氏族林立的局面,开始走向民族融合,所谓上下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就是从黄帝时期拉开序幕的。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防大学学者房立中为了写他的代表作《论战争》,就曾多次到涿鹿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多年研究,他坚信黄帝是信史,帝都在涿鹿。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毫无疑问地发生过,而且影响久远。
据《史记》记载,当时黄帝的势力范围东面到达东海、西面到达甘肃一带、南面到达江淮、北面到达内蒙古大草原,而涿鹿是他统治的中心。所以,历史上一直把涿鹿这个地方视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那么《史记》中提到的黄帝首都、会盟的釜山,甚至涿鹿、阪泉,这些显赫一时的地方又在哪里呢?今天的涿鹿县,就是《史记》中记载的涿鹿吗?
王北晨,原是北京大学教授。为了揭开黄帝、炎帝、蚩尤的历史之谜,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曾多次到涿鹿县考察。如今他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他留下的这篇《涿鹿、阪泉、釜山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线索。
王教授经查阅大量的历史典籍发现,《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全国只有一个涿鹿县,位于上谷郡内。上谷郡,就是今天河北省宣化县,宣化县距离涿鹿县仅有40公里。当时上谷郡的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张家口市。上谷郡由来已久,战国时属于燕国的管辖地,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仍然设上谷郡。到了汉代,同样沿袭了秦的旧制。
王教授认为,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五帝本记》,专门到涿鹿县进行过考察。既然汉代全国只有一个涿鹿县,那么,司马迁考察的就应该是上谷郡的涿鹿县。
但也有专家对此提出异议:涿鹿故城,从黄帝以后,到了春秋时期,在长达2000多年时间里不见史书记载,直到公元前320年才在《竹书纪年》里提到。
据《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320年间,燕国攻打赵国,围攻浊(涿)鹿,赵武灵王亲率大军前往浊(涿)鹿救援。这里说的浊鹿,就是汉代上谷郡的涿鹿县,这也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第一次出现浊(涿)鹿这个地名。而司马迁撰写《史记·五帝本记》,是在公元前91年,也就是说司马迁撰写《史记》时,距离黄帝时代将近3000年。在这近3000年时间里,涿鹿这个地名是怎么被传承下来的?又如何确定这座古城就是黄帝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