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真相
3  4  
PDF 版
杜月笙 拒绝赴台定居内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杜月笙 拒绝赴台定居内幕

中原网  日期: 2008-01-25  来源: 郑州晚报  
杜月笙

    杜月笙(左)、张啸林(中)和黄金荣是旧上海“三大亨”

  杜月笙建议封锁沿海各港

  上海“经济管制”失败后,蒋经国黯然下台。不久,淮海战役兵败如山倒,蒋介石被迫下野,仅能以国民党总裁身份,在老家奉化溪口遥控国民党军政首长。

  倏忽之间,已到1949年6月间,客居香江的杜月笙修书一封,寄到台北草山(即后来的阳明山)“总裁办公室”给蒋介石。杜月笙信中告诉蒋介石,他将尽力劝阻沪上企业领袖返回上海。这些企业家个个身怀巨资,他们的动向决定了中国金脉的流向。此时旅居香港的上海工商领袖,在北京方面的不断劝导之下,纷纷表示要回上海,重拾旧产业。

  杜月笙信上声称,所幸上海港口遭国民党海军封锁,这批人有家归不得,只得暂留香江。杜建议蒋,要让沪上商人断绝了返乡的念头,索性还是“封锁沿海各港”。

  蒋介石随即回复杜月笙:“……至建议封锁沿海各港一节,政府业已决定一律停止开放,先生此次毅然离沪,足征国家民族意识之坚强,佩慰奚如……”

  蒋介石担心江浙商人挟巨资返回已解放的上海,如此,内战局势将更不利于国民党。故而,蒋三番两次命洪兰友(时任“国民大会”秘书长)、王新衡、潘公展(曾任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等人,络绎于途,不断联系杜月笙。在蒋的心目中,杜月笙当前最大的利用价值,就是拴住旅港的上海企业家,不让他们连人带钱重返上海。

  大陆解放之后,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远走香港,临老且病之时,即使蒋介石频频召唤,杜就是不愿意去台湾。他为什么不去台湾?恐怕与1949年7月间,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一篇严厉批判杜的社论有关。

  点名狠批杜月笙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洪兰友受蒋介石之命赴港探望杜月笙之后,报社已迁往台北的《中央日报》突然在7月18日刊出了一篇以《本党历史的新页》为题的社论,点名直指杜月笙是“买办流氓、土豪劣绅”。

  社论以空前高调的语气声称:“买办流氓、土豪劣绅,本都是时代的渣滓,应在肃清之列,但由于一些同志的畏难苟安,不去肃清他们,结果他们的势力就反而壮大起来,变成了各地的实际统治者。别的且不说,上海为什么变成最容易发炎的盲肠?岂不是因为它早成为‘闻人’的天下?这闻人也就是流氓头的代名。那些流氓头是由吾党同志一手提拔起来的,但在它的羽翼丰满之后,就几乎变成了上海的皇帝。我们只要看上海参议会议长一席竟是闻人杜月笙辞而不就的位置,以及去年上海的限价政策之突然受到闻人的逆袭而崩溃,都可以想见那些‘闻人’之已取得上海实际统治权,与夫我们少数同志养虎贻患的不智。”

  《中央日报》称杜月笙为“买办流氓”、“土豪劣绅”、“时代渣滓”,并且将蒋经国上海限价政策的溃败,说成是受到杜月笙“逆袭”而崩溃。

  文章接着说道:“现在我们不能再妥协下去了,也不容再苟安下去了……就是买办、流氓、土豪、劣绅乃至于若干军阀的残余势力,也应该加以扫荡。”

  不可思议的是,社论在字里行间挑明了是要帮一向以“青年导师”自居的蒋经国发声,无形中把写这篇社论者的底牌泄了光:“本党应将‘戡乱建国’任务的大部分,交给青年去执行……其实,所有能写下可歌可泣历史的人,多半是青年,或是善于领导青年的人……我们希望中枢能划出一部分‘戡乱建国’的工作交给青年,务使本党能从此进入更活跃的青年期,然后‘戡乱’的最后胜利才会属于本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