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上海高校将逐步增加招收外省区生源的学生。
部分高校实行“省部共建”后,生源本地化倾向加重
《关于上海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显示,在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中“更加注重教育公平”一节也明确提出上海高校“在确保本市生源的同时,扩大招收全国生源规模”。
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是一个长期受争议的问题,一些重点高校在招生时向本地生源倾斜,导致其他重点高校较少省份的考生进入重点高校就读的难度加大。据悉,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倾向,主要在1999年一批重点高校实行“省部共建”以后变得比较明显,多数部属高校都加大了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属地招生计划,至少为总计划的5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总计划的70%。
教育部曾要求部属高校在驻地招生比例调减至30%
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连续3年参加全国人大时都提出议案:高招计划应该公平,“全国重点大学”不能沦为地方大学,要控制、减少属地计划。
2007年3月,教育部在江苏无锡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强调,“全国重点高校”要名副其实,投入到所在省区市的“属地计划”不能太多,要考虑到各省生源高考录取的均衡。据了解,根据教育部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平衡分配的要求,部属高校在驻地的招生比例要调减至30%。
上海几所部属重点高校校长对此表示赞同
对此次上海市把“增加外省区市生源数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几所部属重点高校的校长表示赞同。上海市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表示,从去年开始,学校就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进行了生源调整,把免费师范生95%的生源投放到西部地区,而从学校整体生源来看,外省区市生源在55%以上,今后可能还会适当增加。
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也认为,“从政府角度提出向全国投放更多的招生名额”是很好的变化趋势。他表示,尽管在体制上有一些现实情况,以前,学校是教育部直接投资,而现在是双轨制,自然要为地方服务,但上海的部属高校,有责任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而且“大学有本身的办学规律,生源的多样性与培养学生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他表示,今年招生的具体比例要和教育部以及上海市政府协商,一定会有推进。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