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7版:国际新闻
3  4  
PDF 版
“卧底”河马群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河马的汗液能防晒,还能强力杀菌 美国动物学家为了研究,套上假扮河马的行头
“卧底”河马群

中原网  日期: 2008-01-29  来源: 郑州晚报  
  1.假河马(上)接近真河马
  2.假河马(左)靠近真河马想套近乎
  3.假河马(左)深陷泥沼
  4.公园管理员持枪救助
  巴尔在赞比亚38摄氏度高温下顶着重达89公斤的伪装行头前进,首先遇见的是一头长颈鹿。
  河马体形硕大,脾气暴躁,要想接近它可不容易。美国动物学家布雷迪·巴尔博士却想到了好办法。他套上假扮河马的行头,摇身变成“卧底”混入河马群,以提取用于研究的河马汗液。

  英国《每日邮报》28日报道了巴尔艰辛而有趣的“卧底”经历。

  “卧底”过程图解

  “卧底”行头 外涂厚厚一层河马粪,重达89公斤

  不久前,巴尔来到非洲赞比亚南卢安瓜国家公园,准备研究栖息泥沼地的河马。为接近这种具有攻击性的危险动物,他决定伪装成河马,“卧底”河马群。

  巴尔打造了一套栩栩如生的河马行头,以接近河马提取汗液。这套伪装行头大小形状与真实河马相近,内部由金属防护框支起。金属框外部裹有帆布,帆布上涂抹厚厚一层河马粪便,以遮盖人体散发的气味。整套装备重约89公斤。

  装备齐全后,巴尔钻进假河马腹中,踏上南卢安瓜国家公园的河马栖息地,开始“卧底”行动。

  “卧底”过程 行头太重四陷泥沼地

  制作伪装行头不难,要成功完成“卧底”任务可不容易。巴尔必须在赞比亚38摄氏度高温下顶着重达89公斤的伪装行头前进,还得随时注意不受栖息地上万头河马的攻击,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当巴尔距离一头河马仅半步之遥时,突然陷入泥沼,寸步难行。他多次尝试挣脱,不料却越陷越深。最后,他不得不通过无线电求救。

  南卢安瓜国家公园管理员迅速赶来救助。当时,那头河马仍在距离巴尔很近的水池里休息。为防止河马突然攻击,管理员手持步枪,小心翼翼地接近巴尔藏身的“卧底”河马。所幸,那头河马不屑理睬巴尔和管理员,起身离开水池,踱步去往相反方向。

  巴尔没有放弃,继续扛着沉重行头艰难前进。然而,第四次深陷泥沼时,他不得不放弃。巴尔没收集到河马汗液,自己反倒流了一身汗。

  巴尔把失败归咎于伪装行头的缺陷。他说:“我原本以为接近河马很困难,没想到是装备缺陷导致失败。这身行头太沉,结构设计也不合理。但这次行动给我带来很大收获,有利于我下次尝试。”

  巴尔“卧底”河马群的经历也将被国家地理频道搬上屏幕,今年晚些时候有望播出。

  “卧底”目的 河马神奇“血汗”能防晒杀菌

  河马汗液有很大科研价值,因此巴尔不惜花费大力气收集这种汗液。

  河马汗液呈红色,常被称为“血汗”。这种神奇汗液能使河马长期暴晒于烈日下的皮肤不受损害,还有强大杀菌功能。巴尔希望通过研究“血汗”,找到治疗人类传染病的秘方。

  巴尔说:“虽然收集河马汗液过程单调枯燥,还得受烈日炙烤,但为解开自然之谜,这样的辛苦很必要。”据新华社

  “卧底”专家 曾靠伪装深入鳄鱼潭

  现年45岁的巴尔专业是研究爬行动物,目前是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野外调查专家。他对鳄鱼习性颇有研究,被誉为“鳄鱼博士”。

  假扮河马不是巴尔第一次做“卧底”。研究鳄鱼时,他就曾靠伪装深入鳄鱼“巢穴”。

  巴尔2007年“卧底”鳄鱼“巢穴”的经历比这次顺利。他深入鳄鱼“巢穴”的过程被拍摄成纪录片,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