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港台不一样
港台地区虽然网络环境不同,但和内地在网络语言上的区别却有相通之处,比如:美眉:漂亮小妞;潜水艇:没水准;签账卡:男朋友;洗耳朵:听音乐;交学费:打电动;小雨衣:保险套……
这些根据“转义”得来的“隐语”放到正常的语境里其实很容易懂,而另一路有点“洋泾浜”感觉:泥巴:骂人的粗话(泥巴的英文为Muddy),香蕉芭乐:鬼扯;油条:很花的男生;烧饼:指很风流的女生;茶包:麻烦(麻烦的英文为Trouble);种芋头:上厕所大号……
把Trouble转为谐音茶包,和把“烧包”转为“烧饼”一样,多是把不雅的词语谐音驯化为“书面语”,其实这些新类的语词,和古文里把“屎”写做“矢”一样,用调侃的方法把一些引起不快心理感觉的词语驯化为一些黑话,于是当新新人类说“很茶包”的时候,你一定不要不太习惯。
以上流行语无非是通过谐音和转义获得的,而另一类的“缩写”则大家更司空见惯,GF、BF、YY之类的,台湾地区则更加发展这些“缩写”功能:AKS:会气死(台湾地区);MGG:丑毙了(台湾地区);IDM:不在乎(I don't matter);BMW:长舌妇(Big Mouth Woman);IBM:国际大嘴巴(International Big Mouth)。这种缩写只有在大家约定的含义下才有意义,这类用语多是18~25岁的网民乐于使用的网络流行用语。
本版除署名外整合网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