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郭威,一个以“纸衣瓦棺”葬身、名字并不响彻天下的小朝君王,我们的感情,与之靠得更近。
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先,你把自己的身后安排得如此俭约,如此平凡,然而却又如此光辉,如此不朽!
周王死后不允许自己在宫中久留,因为,长久的国丧,盛隆的哀荣,必然耗费国人的心神和国家的财富。
墓要缘山陵而建——这样既不占可耕种土地,造墓时又省工;不要差役人力,要雇人挖墓,付给工匠工钱;陵寝不用石柱,为节省工夫,只用砖便可;要用瓦做棺材,用纸裹尸;下葬时,万不可粗心,要揭开棺盖,还应当遍视陵内,切不可有殉葬的人;陵下不要地宫,陵上不要石人石兽,更不要守陵人。
一番言恳意切的巨细叮嘱后,周王又像发誓诅咒般强烈要求后来者践行自己的遗愿:“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
后人对后周太祖郭威的敬意,要分出一份给他的继承人周世宗。如果周世宗用“人民不答应”的堂皇理由违背先皇的遗愿,以水晶棺取代瓦棺,那么,周太祖的精神光芒,或许会因为“有言无行”而略显黯淡。
伫立在郭威的阴宅寒舍边,不禁使人联想到了秦始皇陵。同样的皇帝身份,秦始皇却用几十万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耗费数十年的时间,为自己建造奢华的死亡宫殿。这既是人类鬼宅的登峰之作,也是人间罪恶的赤裸体现。
是的,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帝国。他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连接七国的防御城墙,修筑起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但是,我们同样不应该忘记,秦始皇叱咤风云的背后更隐藏着多少“将军白发征夫泪”。绵亘万里的长城脚下堆埋的骨魂边,又有多少个“孟姜女”哭到肝肠寸断!
正是有了对后周太祖郭威墓地的朝拜,我才在历史的角落里,找到了被国人遗失了许久的另一种伟大。而这种伟大,恰是因为它的平凡。
秦王,一个动用几十万人为自己殉造陵寝的始皇帝;郭威,一个以“纸衣瓦棺”葬身、名字并不响彻天下的小朝君王,我们的感情,与后者靠得更近。因为后者代表着最朴素的平民意识。这种意识,在时代的不断演进中,愈显其精神内蕴。 郑州市作家协会 郑兢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