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出来几天了,可还是想说一说。
从电视上看到京城现在宣传2008年北京奥运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连一些央视名主持也都走上街头,率先垂范,胸前挂个标志,做起了“奥运志愿者”,煞是感人。
可能是考虑到离北京举办盛大奥运会越来越近的缘故,北京在将每月11日定为“排队推动日”一年后又在每月22日设了一个“让座日”。这真是有机的组合:先排队上公交,然后在公交上再主动让座,用意再好不过。
可尽管创意好得不得了,我也还是觉得这也正说明我们的文明程度确实不高,特别是在一些国家早已达到高度文明的今日,看到北京这样一个文明古都却还像在接受幼儿园训练一般,心里就有点那个——直说,就是不好受。
于是又记起一件,印象中那还是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忘记了是政协委员还是人大代表中有人提议:北京“迎奥运,讲文明”,别的一时半会儿难以做到,就从“不随地吐痰”做起。意思即如果连“不随地吐痰”都做不到,别的什么“文明”也就免谈了吧。
想想也是。一个要排队,一个要让座,一个是不随地吐痰,到现在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连这些都做不到,奥运盛会召开时,说不定就会令有些国际友人惊讶,若是再遇上“不怀好意”的老外,难免还会耻笑。这其实也不能全怪老外:在公共场所,尤其上公交要排队,在车上要让座以及不随地吐痰,他们那儿怕是连三岁孩子都能做到。
那么症结在哪里呢?
早间坐在床上翻看王小波,读到《个人尊严》一文,又联想起胡适先生1934年6月在当时《独立评论》上发表的《信心与反省》中的一句话,即“今日的大患在于全国人不知耻”。这让我惊骇万分,但又不能不认同,就像当年认同台湾柏杨先生指出国人的“丑陋”一样。
转眼离胡适写这篇文章又过去70多年了,看看我们那些不论是早已逃到国外还是没来得及逃的大小贪官污吏,看看可以说是占大多数从不知道“排队”甚至乱闯“红灯”的国民,70多年前胡适那句话言犹在耳。
为何会这样?接着读王小波,似有所悟。他在文章中说:“中国历史上有过皇上对大臣施廷杖的事,无论是多大的官,一言不合,就可能受到如此当众羞辱,高官尚且如此,遑论百姓。除了皇上一人,没有一个人能有尊严。有一件最怪的事是,按照传统道德,挨皇帝的板子倒是一种光荣,文死谏嘛。说白了就是:无尊严就是有尊严。”王小波就是王小波,他能把文化传统中引以为荣的假象戳穿或是揭给世人看。小波还举有现实的例子,如北京街头巷尾的公厕,至少在小波去世前他看到是这样:一进北京的公厕,“就觉得自己的尊严一点都没了”,后来才有所改观。为什么呢?为了我们国家在外人面前的尊严。“现在北京的公厕正在改观,这是因为外国人到了中国也会内急,所以北京的公厕已经臭名远扬。假如外国人不来,厕所就要臭下去”。还有,“北京的某些街道很脏很乱,总要到某个国际会议时才能改观,这叫借某某会的东风。不光老百姓这样讲,领导也这样讲。这话听起来很有点不对味。不雅的景象外人看了丢脸,没有外人时,自己住在里面也不体面”,可“这后一点总是被人忘掉”。要命的是,“中国忽视个人尊严”的这些现象,指出者,“或者是外国人,或者则曾在国外生活过,又回到了国内,没有这层关系的中国人,对此浑然不觉”。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王小波也又死十余年了。但愿北京这“让座日”还有那“排队日”都不是因为要在北京召开奥运会才弄出的“创意”,否则,小波还会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