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3  4  
PDF 版
对“榜样”的认识也应与时俱进
户籍改革突破 不能没有时间表
议论国是就应该这样热烈
是报道两会还是“追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对“榜样”的认识也应与时俱进

中原网  日期: 2008-03-05  来源: 郑州晚报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5周年。

  大约也是英雄所见略同,五年前,我们就已经在《解放军报》上读到一篇《雷锋当初学的谁》;五年后我们又在《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上再次读到同题评论《雷锋当初学的谁?》(后者只多一问号)。不过这也说明近些年来,总有这么一个话题常常在人们的脑子里“盘旋”。既如此,不妨再来一议。

  我们这个国度学雷锋已有40多年,“雷锋精神”该深入的早已深入,而没有深入或难以深入的,姑且不说。尤其是对有些人,恐怕就是让他再学40年,也还是很难学好。一娘生九子,九子各别样,而况众人乎?在这一点上,实难强求“一律”。

  当然,时代在发展,学了40多年,我们实在该往深处想了。想什么呢?那就是想雷锋为什么那么好?或说他那么好究竟学的谁?

  现在当然有了答案。不论五年前,还是五年后,从《雷锋当初学的谁》中不难明白,原来雷锋是学他的那些领导才成为现在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当然理解这作者的本意,是说过去我们领导干部是怎样怎样地好,而雷锋之所以成为雷锋,是因为他的那些领导就是榜样。作者的意思就是希望我们的领导应该成为好领导,而领导好了,雷锋这样的人自然也就会多起来——这大约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意思吧。这文章的意思真是再好不过了,这里且不去说它。

  只说作为一个社会人,从小到大,无处不在学习,也无处不可学习,换而言之,如果一个人生存的环境不坏,本人也不是故意去学坏的话,即便他不刻意学好,按常理而言,这人也不应成为一个坏人。不然,我就想问,你说那尧、舜学的谁呢?不识字甚至一生几乎没有走出过大山的那些淳朴、善良、通情达理的乡民学的谁呢?曾任哈佛大学中国文学首席教授的李欧梵先生,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告诉读者,他曾听香港中大校长刘遵义教授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纽约有位大富翁,雇华仆一人,名叫丁龙。数年后富翁将其辞退。后该翁居室不慎失火,富翁幸免于难。丁龙闻讯后即自动返回侍候在侧,富翁不胜感动,因而问曰:“我早将你辞退,为何自愿重返?”丁龙答曰:“家父早有名训,亲邻有难,必助之。”富翁曰:“令尊是否读过孔孟圣贤书,有以教之?”丁龙答曰:“家父乃草莽农夫,不识字。”富翁继而又问:“令祖父必读过书。”丁龙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读过书,非书香子弟。”富翁闻后惊叹不止。后丁龙在富翁处又干了多年,辛劳致病而死。死前对富翁曰:“我多年所获薪金未尝多用,悉数积存于此,有一万余元,不如奉还。”富翁大恸,遂又捐赠10多万美金,加原数总共约20万美元,在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丁龙汉学讲座”,以此纪念这位目不识丁,但积中国伦理道德于一身的华工(转引自2006年3月31日上海《报刊文摘》)。

  又记起十几年前,自己在报纸上发表过一则短文《孔繁森学的谁》。孔繁森学的谁?当时虽然学习的热潮很高,好像并没有人“挖掘”出孔繁森是因为学了谁才成为孔繁森的。换而言之,难道我们一些人只有学习孔繁森,学习焦裕禄,学习雷锋,才能做个好人,做个好公仆?所以说,如果是个孩子是个青年人,我们强调他“学习”,还说得通;而对于有些读了多少年书,尤其又“受党教育”多少年的人,你说还要他去“学雷锋”,不是让人感到很滑稽吗?有些人学了那么多榜样,学了这么多年,都没学好,我当然有理由怀疑他通过学习榜样就能奏效。也正是从这一点上说:榜样的力量对有些人可能是无穷的,然而对另外一些人很可能就是“有限的”了。

  佛家说:天有好生之德,地有化育之劳,佛有慈悲为怀,人有向善之心。而像焦裕禄,像孔繁森,还有雷锋以及雷锋的那些领导,也无非是做了一个好官一个好人。雷锋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不是早已经成为“名言”了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