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
不是紧缩政策的根源
“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的货币调控政策频率之快、力度之大,国内少有,即使在全球市场上也少见。因为调控的目标并没有完全达到,今年将继续实行货币紧缩政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会上说道。
“物价上涨是判断货币政策的最基本根据。”他说,“2007年CPI同比上涨4.8%,其中食品类上涨12.3%,这种来自实体领域和供给面的冲击,既不能在货币面上找到原因,也很难从货币紧缩方面找到对策。”所以,基本上不能说由于物价上涨,央行才实行的货币紧缩政策。
现在很多人都说物价上涨是一种结构性上涨,而非通货膨胀。李扬说:“判断是不是通涨,就应该知道通涨的特点,比如物价上涨、货币供应多等现象。由于猪肉供应出现紧缺,食品类价格上涨比较明显。但同时,CPI范围之内的消费目标也有下降的,比如服装等,因此,这是一种结构性物价上涨。”
凭借强大的人才、资源和产品优势,中信银行郑州分行自1998年成立以来很快就在省会同行中创出骄人成绩。为回馈广大支持者的厚爱,在该行成立十周年之际,特邀请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埃里克马斯金的弟子——清华大学经济系主任白重恩教授以及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教授,共同与参加行庆的嘉宾代表探讨了当前的经济趋势。
见习记者 倪子/文 晚报记者 赵楠/图
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窦荣兴行长在行庆会上致辞
股价暴跌和货币政策关系不大
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必然导致指数大涨,什么样的股市表现才合理?股价的迅速上涨,是因为货币过多吗?“我们不可能将股价进行规定。纵观全球股价,‘上上下下’就是市场运行的特征、常态。股票本来就是以相当夸张的涨跌运动来反映并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
李扬建议投资者不要把股市涨跌看得过于严重,证券市场的特性决定了股价的不稳定。“人们经常担心所谓的股市暴跌,将其和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联系在一起,这种说服力也不是很足。若按照股价下泄20%以上便构成一次‘股灾’的标准来衡量,从2005年下半年才开始升温的中国股市,在自那以来的短短2年之内就发生过两次股灾了。但市场中并没出现‘跳楼以谢股市’等过激事件,投资者还是能平静接受市场调整与波动。中国股市终将会在波动中缓缓上升。”
“股票市场可以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现在中国市场日趋成熟,很多投资者可以应对任何状况的股价上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