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9版:郑州县市
3  4  
PDF 版
谁来拯救荥阳秦家大院
这个哑女谁认识
鱼塘漂起一层鱼,可惜!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谁来拯救荥阳秦家大院
秦家大院建成时间比康百万庄园还要早 网友建议开发荥阳“明清故居”游,拯救故居
中原网  日期: 2008-03-12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王战龙 文/图

  

  本报讯 与巩义康百万庄园一样,荥阳的秦家大院也见证了一个“豫商”家族的兴衰成败,然而保护开发不力,至今名不见经传。

  近日,有网友在网络上发起了“保护明清故居”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网友建议有关部门“拯救”明清故居,以秦家大院为契机,将荥阳境内的明清故居整合开发为“故居”旅游线路,以达到故居的“自我拯救”。

  散落在村庄的活文物——秦家大院

  雄伟的阁楼、浑厚的墙壁,散落在村庄的角落,虽然面貌破旧,却依然以凌人气势与周边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建筑分庭抗礼。荥阳西南十余里地——高村乡油坊村,因网友一篇名为“建议保护修整荥阳油坊明清民居”的帖子,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故居的主人基本都姓秦,油坊的秦姓缘于山东郓城,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山东举人秦景瑗到当时的河阴县(现荥阳境内)任教谕,落户到现在的油坊村,整个村庄都是秦家的地盘,繁衍出了整个村庄的秦姓。

  油坊秦姓家族兴起,应该归功于明朝一个叫秦川的后裔,他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周定王府上的女婿。明朝土地集中非常严重,秦家依靠着官方关系,通过聚敛土地迅速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然而这些东西并没有在族谱等文献中显示,具体真正的发家史无从考证,但是从族谱来看,当时整个秦姓家人非常勤奋,曾经的家谱记载都是:某某某,巨富。

  村里老人回忆,二十多年前,村里高楼林立,故居成片,村外还有几尺厚的城墙,随着时间的推移,整片的故居已经被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所替代,仅剩村子东北角十余个庭院保存较为完整。

  故居建筑格局都是:“前客厅,后楼院”,典型的中原四合院格局,村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当时一代武学大师秦成宗(秦成宗是荥阳苌家拳创始人苌乃周的弟子)的家,乾隆三年修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家大院建成比康百万庄园还要早

  “马行千里,不吃别家草,日行千里,不走别家路”,当时的人这样形容秦姓家族生意范围,秦姓的生意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南到北京,沿线都有秦姓自家的商铺。

  民间曾有这样的传言,据说解放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秦姓在北京一家经营珠宝生意的店铺掌柜连夜来到油坊村,征求东家对“公私合营”的意见,但是到达后,竟然找不到东家的门,不认识东家。

  荥阳文史专家陈万卿先生说,不可否认传言有夸大的成分,但传言一方面证实了秦家当时生意遍及大江南北,另一方面,可能因为特殊的历史环境,牵扯到划分“地主、富农、贫农”成分,东家故意不想承认而已。从明朝中后期一直到民国晚期,秦姓人家的生意依然庞大。

  陈万卿说,秦家大院整体建成时间,比巩义的康百万庄园还要早,与康百万不同,秦家大院主要见证了一个家族整体的兴衰成败,一个家族式“豫商”的传奇。

  网友建议开发“故居”旅游线路

  “位于荥阳市高村乡的油坊村,散落着大大小小近十处明清民居,是不可多得的民居研究及旅游文化资源,建议郑州市、荥阳市两级政府给予重视、保护,修整和开发利用。”近日,网友一篇名为“建议保护修整荥阳油坊明清民居”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对于故居如何开发保护的讨论。

  有网友建议,其实在荥阳老城等地方也存在一些类似的明清故居,但是仅凭政府每年有限的费用,根本无法保证这些故居的修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荥阳境内的明清故居综合利用,开发成一个连片的“故居”旅游线路,通过旅游完成“故居”的“自我拯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