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探明是距今约47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灰坑”
□晚报记者 熊堰秋 实习生 陈红冰
本报讯 昨日上午,新密市黄帝宫景区在进行植树绿化时,挖树坑竟然意外地挖出了一处古文化遗址。从出土的陶器碎片分析,有关专家认为,这里是龙山文化早期遗存,距今约有4700年。
得知植树挖出古遗址的消息后,记者随同新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原所长81岁的老文物专家魏殿臣先生赶赴现场。新发现的古遗址位于黄帝宫宫殿区北部100多米处。据正在挖树坑的群众说,他们在挖树坑时挖出了一堆碎陶片和红烧土,赶紧向上面报告。经魏殿臣辨认,堆在地上的有网纹黑陶、蛋壳陶、鼎腿等陶器残片。
魏殿臣说:“从挖出的陶器来看,这里应该是一处灰坑,也就是古人填埋生活废物的垃圾坑,周围应该是一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以黑陶为主,应属于龙山文化早期遗物,距今有4700年左右的历史。”
另据了解,此前,在黄帝宫内的三座古城堡上,文物工作者先后发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遗物。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蔡全法研究员曾带队对其中一座古堡上的文化遗址进行了试掘,出土了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骨器、石器等一批文物。去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新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又在黄帝宫北部西马庄村,发现了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大型古文化遗址,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物。这几处遗址密布于黄帝宫周围与武定河沿岸,总面积在数百万平方米以上,为探源中华文明和研究轩辕黄帝在中原的活动,提供了实物和考古学依据。线索提供 杨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