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3  4  
PDF 版
一张凳子折射出的执政困境
小学开设繁体字教育不是好主意
质疑公用服务业的垄断性
南方都市报 新一轮思想解放 重在思想实践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质疑公用服务业的垄断性

中原网  日期: 2008-03-14  来源: 郑州晚报  
  □郭立场

  天天3·15

  供暖,住不住都得缴费;有线,报停不退剩余费用;银行,VIP卡客户获区别对待;电信,垃圾短信扰民不断;供电,计量误差大令人质疑。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用服务行业消费者评议”结果,对供暖、供电、银行、电信、有线电视五大公用服务行业,消费者表示强烈不满,国家发改委和信产部在回复函中表示会着手改进。(新闻见13日《新京报》)

  中消协质疑供暖、供电、电信等五大公用服务业,再次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垄断行业的非理性垄断行为。而国家发改委和信产部在回复函中表示会“着手改进”,也再次让人们看到了垄断的破除尚需时日。正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勒所指出的那样:“管制通常是产业自己争取来的,管制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受管制者的利益服务的。”具体我国的政府规制情况而言,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规制机构不能独立公正,受利益集团影响更为严重。在我国大多数的受管制市场上,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利益集团即“政企同盟”,结盟者一方为行业管制机构,另一方为行业原有的垄断巨头。它们在“合法”攫取巨额垄断利润的同时,极力阻碍着公平竞争之市场博弈规则的建立。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寻租盛行,规制机构难以保持独立公正,企业集团与消费者集团互相博弈的框架难以建立。因此,政府规制改革的第一步是要清除利益集团干扰,其次才是博弈框架的构建。

  潜在竞争理论表明,垄断受到市场过程内生的竞争力量制约,竞争约束下的竞争具有效率特征。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垄断地位不容易获取,要形成并保持垄断地位,更是难上加难,垄断企业的行为会受到动态竞争的有力约束。垄断只能是暂时和有限度的,没有一种经济权势和垄断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都会面临永无休止的挑战。市场过程中的动态竞争能够自动抑制经济权势,只要不存在自由进入的障碍,现实竞争和潜在的竞争都会激励和推动市场过程,以竞争方式制约暂时具有市场权势的企业行为。由于垄断具有暂时性和不稳定性,任何垄断都是不稳定的,只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状态,从长期来看许多垄断都会自行消失。因此,导致低效率的政府管制是没有必要的。问题的关键是,很多垄断行业及垄断企业的出现,背后是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在发挥作用,譬如当下中国非议最多的移动通信、电力等,政府的管制可谓是首当其冲。

  政府行政权力介入经济活动领域,排斥市场竞争,构成了极具危害的行政垄断。行政垄断的存在在于政府的消极性在起作用。一般认为,政府应该是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己任的“守夜人”,但是在政府行为的实践当中,就目前中国行政垄断制度的保护对象而言,主要是特定行业中的垄断厂商以及处于地方行政垄断保护下的各行业厂商,这些厂商一方面是这种制度安排的受益者,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是行政垄断制度的需求者。

  因此,垄断行业继续存在一天,公众权益就会继续受损一天,社会公正就难以真正实现。只有完善现有反垄断的法律制度并保证这些制度能够被很好实施,才能真正减少垄断的收益,消除垄断寻租,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行政垄断,建立一个全国统一性和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