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4版:第一健康·连线
3  4  
PDF 版
“性别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鼻窦炎难治原因有两个
“欣奕除疤”免费为伤者修疤痕
孩子长不高 家长要检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性别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孩子中性化易引发性别意识模糊
中原网  日期: 2008-03-17  来源: 郑州晚报  
  男生说话细生细语,遇事不能担当责任,动不动掉眼泪;女生言行豪放,做事风风火火,与人称兄道弟……如今一股“中性化”潮流逐渐成为时尚。有专家指出,中性化孩子可能更容易适应社会,但并非有利无害,“性别教育”甚至比“性教育”更重要。晚报记者 聂广利

  

  现象:“中性化”孩子悄然增多

  中原区某学校的一位老师表示,以前只是男孩子才会存在的现象现在女孩也有了,模仿男性抽烟、讲粗话甚至打人,学校里男生被女生欺负得掉眼泪的事例并非罕见。几年前的学生们对特立独行的“假小子”还存有歧视,可现在“超女”引发的“中性化”风潮方兴未艾,几乎每所中学都有女生从衣着到发型乃至举手投足间显“豪放”。

  原因:父母意愿塑造出“中性”孩子

  孩子中性化渐渐流行,一些家长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没必要大惊小怪。家长王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社会很复杂,女孩太柔弱进入社会肯定很吃亏,女孩性格偏男性化发展更有利于保护自己。而男孩太调皮了就难以管教,中性一点更细腻,更懂得体贴和理解人。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高新立表示,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中性化”现象明显重于非独生子女。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儿女的性别角色期待不会混乱。但独生子女家庭为了增加孩子社会生存砝码,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期望子女既有男性的独立、坚强,还兼具女性的温柔、细腻,因此,这种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出了“中性”孩子。但同时显示出弊端,一些女孩越来越“强势”,男孩则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呵护,养成多愁善感、“娘娘腔”等习气。

  弊端:中性孩子易性别意识模糊

  中性化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目前同性恋倾向的青少年悄然增多。高主任坦言,如今平均每周他都会接待一名有同性恋倾向的青少年,年龄大多在15岁至18岁,男生和女生都有。今年17岁的女孩多多(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多多告诉医生,她留着超短发,喜欢穿宽松肥大的运动休闲装,并渐渐发现对女生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心中却极度地排斥男生。这让她很困惑,也很苦恼,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办。

  由于青春期孩子生理和心理尚未定型,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他们往往处于对性别认同比较模糊的阶段,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

  对策:中性化要有界限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高新立提醒家长,中性化并非没有“边界”,男女两性有其基本的社会角色内涵,即男性不可娇弱、不独立,女性不可过于强悍、失之温柔,一旦“中性化”发展过了界就会酿成行为偏差,不利于孩子成人后就业、择偶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