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6版:文化聚焦
3  4  
PDF 版
故宫2年内不免费
世界顶级博物馆馆长来支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世界顶级博物馆馆长来支招

中原网  日期: 2008-03-20  来源: 郑州晚报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莲鹤方壶”
  卢浮宫的《维纳斯》雕像
  面对滚滚人潮如何保护文物提供优质服务?

  免费,正在并且还将给中国的博物馆带来诸多问题,参观者的急剧增长,不文明的行为泛滥,都是严峻的挑战。18日,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等著名博物馆的馆长和代表现身“全球博物馆高峰论坛”,为此支招。许多问题,他们也曾遇到,并且已经解决。

  【问题一】

  不文明行为

  卢浮宫提出“文明礼貌教育”

  作为馆长代表的库卢,是卢浮宫的客流部主任。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兴冲冲地来问她:“《蒙娜丽莎》在哪儿?”《蒙娜丽莎》无疑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该馆与之齐名的还有《维纳斯》雕像和《胜利女神》石雕。每年差不多有830万人次的观众冲着这三件绝世极品而来。对于滚滚而来的人潮,库卢总是保持微笑,但她不能忍受的是有人为《蒙娜丽莎》拍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已经500多岁了,多年来专家一直为延长这幅油画的寿命而竭尽全力,可是偏偏有人要对它使用危害巨大的闪光灯。“每年都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库卢说,“这些不愉快有发生在观众之间,也有发生于观众和保安之间。”面对观众的不文明行为,库卢选择告诫保安要学会善意地劝解,“我们让保安多掌握外国文化。对于观众,我们不采取强制措施,而通过宣传,让他们觉得不能这么做。”

  【编辑人语】

  观众是客人

  今天,让人期待已久的河南博物院就要试免费了,所以我们特地编发了这样一组稿件。

  现在,很多中国的博物馆很矛盾,一方面用免费来吸引观众,一方面看到观众汹涌而来,却如临大敌。免费是世界潮流,在面对观众时,西方博物馆馆长的表情,显然要比中国的博物馆领导舒展得多,因为他们已经想通了一个问题——博物馆归根到底是为民众服务的。

  卢浮宫客流部主任库卢将“观众是客人”这一点融进了自己的潜意识,在发生不愉快事件时,她会首先教育保安,而对观众采取委婉的态度。事实上,只有想通了“谁为重”这个道理,才会对客流量剧增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想方设法解决,而不是叫苦不迭。大英博物馆馆长麦克格瑞格倡导的“免费不减质”的理念,不正基于此吗?当然,我们每个观众也要争做个文明的客人,在自己欣赏到艺术品的同时,也把美好留给别人。

  【问题二】

  人满为患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发挥网络博物馆作用

  在众博物馆因免费而承受强大压力的时候,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显得比较笃定,因为按照国家保护古建筑的规定,这家庞大的博物馆在2年内不会免费开放。但故宫却是观众最多的中国博物馆,去年游客就达930万人次,今年将突破1000万人次。“有人建议用门票涨价来控制人数,但这不是一个好办法。”郑欣淼眼里最切实的办法是定量增加展馆面积,他的逻辑是面积大了,场面自然也就不那么拥挤了。

  故宫增加展馆面积的计划让卢浮宫的库卢主任很羡慕,因为卢浮宫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重启的宫殿。于是他们计划在法国北部城市朗斯修建另一座卢浮宫,将藏品分流,从而起到分流观众的效果。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蒙特贝罗提供的妙招是,发挥网上博物馆的作用,“我对文物的热爱,就是看那些彩色图册开始的。”

  【问题三】

  防灾防盗

  “猫军团”入驻冬宫

  你去冬宫博物馆不仅可以看到其300万件藏品中的精品,还能看到许多猫。这些猫就在观众的脚下穿梭,和观众一起感受着艺术的魅力。冬宫博物馆馆长肖特洛夫斯基透露,冬宫存在着一支“猫军团”,这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团很多年前是为了防止鼠灾而入驻的。“虽然现在老鼠少了,但我们仍然让猫存在,这已经成为了善待动物的一种举动。”肖特洛夫斯基说。尽管大多数著名博物馆都拥有强大的摄像头监控设备,但遭窃事件仍时有耳闻。也许动物保安是最忠诚的。相对于冬宫的“猫军团”,故宫则有一支警犬队。郑欣淼说,这支警犬队主要由德国黑贝犬组成,每天闭馆后专门搜查那些潜伏下来的别有用心的人。“我们有20多年没有发生盗窃事件了。”

  【问题四】

  服务对象

  大英博物馆体现文物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就在中国人对博物馆免费开放颇感欣喜的时候,大英博物馆已经免费开放了200多年。大英博物馆馆长麦克格瑞格每年考虑的不是如何对付500万人次的观众,而是考虑如何让其700万件藏品更大可能地与观众见面。

  麦克格瑞格说,其实从1795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馆开馆那一天起,该馆就将自己的服务目标定位于国民的娱乐和教育,因此他们实行了免费。麦克格瑞格绞尽脑汁地要让普通人对文物产生兴趣,他的方法是在展览中体现文物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比如馆内展出的是中国古人使用的竹器以及以竹为题材的绘画,那么在馆外,他就命人种上竹子,营造一个奇妙的中国风景,“我想让观众知道,竹子至今还是中国人品格的一部分。”

  博物馆到底应该为谁服务,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年。卢浮宫的库卢就坚决反对对民众采取限流措施,“客流对一家博物馆非常重要。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吸引扩展新游客的人数。”

  本报综合报道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