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当时的美国驻伊拉克最高行政长官布雷默(左)当保镖的私人保安公司人员(右) |
|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萨达姆政权同本·拉丹领导的‘基地’恐怖组织有任何实际联系。”——美国五角大楼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英国为战争合法性所找的主要理由,至今在伊拉克杳无踪迹。美国五角大楼上周承认,对60万份缴获的伊拉克文件分析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
任何一场战争总会有赢家和输家,伊拉克战争也不例外,在战乱中丧生的伊拉克平民和英美士兵当然不是赢家,发动这场战争的布什和布莱尔同样不是。英国《独立报》日前选出了伊拉克战争的赢家和输家,认为英美承包商和伊朗、“基地”组织才是这场战争的大赢家,布什和布莱尔反而是输家。
赢
家
伊朗:伊朗的阿亚图拉们也许做梦都没有想到,“伟大的撒旦”(指美国)会推翻死敌萨达姆的统治,让与其信奉同一宗教的什叶派掌握伊拉克大权,还让美国受制于伊朗。布什让他们摆弄得团团转,以色列对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基地”组织:事实证明,萨达姆同本·拉丹领导的“基地”组织并无往来,但这并未终止白宫继续向其民众灌输这样一个论调:即萨达姆同“基地”组织始终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正是美国发动的入伊战争,使得“基地”组织在伊拉克有了立足点,并减轻了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所面临的压力。
迪克·切尼:而作为华盛顿唯一一位至今仍掌权的鹰派人物,副总统迪克·切尼更落得形单影只的下场。然而,切尼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理应衣食无忧:他之前供职的哈里伯顿公司从这场战争中可捞了个盆满钵满。
哈里伯顿公司:目前伊拉克承包商中最大的赢家当属石油公司哈里伯顿,切尼在担任美国副总统前是这家公司的掌门人,由于同政府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从2004年开始的3年间,哈里伯顿公司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合同为其带来160亿美元的巨额收入,是所有外国承包商收入总和的9倍。
库尔德人:库尔德人至今仍是唯一全心全意支持美国入侵的伊拉克民族,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感激涕零呢?毕竟,正是美国才将曾用毒气残害他们的萨达姆赶下台,也正是美国才保证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所应享有的基本利益,即自身安全。
约翰·斯加利特爵士:这位同阿拉斯泰尔·坎贝尔一道杜撰了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的始作俑者,因使英国军情六处为政治目的所利用而饱受批评。不过,首相布莱尔为“答谢”斯加利特的真心付出,将他推到英国军情六处局长的高位,并授予他象征荣誉的爵士身份。
蒂姆·斯皮塞:他以前的公司因违反联合国武器禁运向塞拉利昂和新几内亚出售武器而遭受指控,令自己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他凭借新公司大发战争财。
私人公司:钞票以前所未见的水平流向私人部门的腰包,它们也是伊拉克战争的大赢家。私人保安公司为车队保驾护航,保护基础设施项目,运送军事装备。公司顾问、建筑项目规划者和政府顾问趁英美拥有伊拉克重建的主宰权,前来“摘桃子”。据去年10月的一项统计,在伊工作的私人承包商达到16万人,来自300个不同的公司。私人公司代表还参与伊拉克立法。
输
家
平民是最大受害者:从2003年至今已有9万伊拉克平民在战乱中丧生,一些调查还将这一数字翻了四五番。另外,200万伊拉克人逃往国外,至少还有200万伊拉克人流离失所。
布什:近来的一系列民调结果显示,布什是最不受欢迎的美国总统,这主要是因为伊拉克战争。对布什总统而言,他或许应感谢这场由其力排众议发动的战争,要不然,历史学家肯定也不会郑重其事地探讨,他是否是美国历史上最差劲的一位总统。更糟糕的是,英国和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遭到不可估量的损害,因人为操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据而引发的质疑声,为解决来自朝鲜等国家的核威胁的国际合作增添了障碍。
新保守派:代表人物肯尼思·阿德尔曼在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前几周叫嚣:“我想,粉碎萨达姆的军事力量、解放伊拉克是轻而易举之事。”正如他所料,不到一个月,矗立在巴格达广场的萨达姆雕像被推倒,变成一堆废铜烂铁。但是,除此之外,布什政府鹰派人物们所作的一切预测结果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布莱尔:倘若布莱尔的履历表不被伊拉克战争抹黑的话,他没准仍高坐英国首相之位。但是,看着这位前首相大把大把钞票往兜里揣,有些人也许不禁会想,他是否应跻身赢家之列。
巴勒斯坦人:美国现在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伊拉克上,自然无暇或无意敦促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展开和谈,尽管去年布什曾心不在焉地提出一次倡议。
美国媒体:一贯以严谨、准确引以为傲的美国媒体,如何在战争的狂热叫嚣下保持冷静的头脑?《纽约时报》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宣传,孰真孰假呢?相信这个问题不用回答。
阿富汗:当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将塔利班政权赶下台,并将塔利班的“座上宾”——“基地”组织杀得四处逃窜时,全世界无不站在美国人一边。但是,美国这几年将注意力转向了伊拉克。结果,“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政权借机恢复了元气,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英国安全部门:“7·7”事件袭击者以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为借口发动了这场造成数十人死亡的恐怖袭击,于是,为阻止那些心怀不满、寻求效仿“前辈”的年轻穆斯林再次制造事端,英国安全部门忙得不可开交,但也只能自作自受。
杨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