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的传说诞生在公元前208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了。在那战火连绵的年代,动用70万人的劳力,依靠匪夷所思的设计,一座无与伦比的华美宫殿开始兴建,直到项羽的一把大火将阿房宫整整烧了3个月,更有唐代诗人杜牧写下了《阿房宫赋》来渲染它的奢华。千百年来,人们对阿房宫的壮美赞叹不已,也对焚烧秦始皇宫殿的大火津津乐道。
据考证,这座宫殿遗址就在今天的西安附近。
阿房宫在哪儿?
寻找阿房宫的遗址先要确定“房”这个地方在哪里,考古学家根据史书记载确定了阿房宫的大体位置。
古都西安是陕西省省会,曾是中国11个朝代的首都。公元2世纪,丝绸之路就是从西安出发,直达地中海东岸的。我们寻找阿房宫的旅程将从这里开始。
阿房宫的名字传递出了一些消息。传说,秦王嬴政爱上过一位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阿房在很年轻时就去世了。为了纪念这位女子,嬴政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一座极度奢华的阿房宫。
而在史学家眼里,阿房宫名称的来历却没这么浪漫。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王晖介绍:“据《史记》记载,‘阿房’是一个临时的名称。根据考证,‘阿’是靠近的意思,‘房’是过去的一个地名,有时写做方正的‘方’,有时写做旁边的‘旁’,所以这个所谓的阿房就是靠近‘房’这个地方的宫殿。”
考古学家们根据史书的记载确定了阿房宫的大体位置,而两本史书被公认为是最为权威的依据。
一本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中说到秦始皇“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做前殿阿房”。这明确地指出在渭河南部上林苑中,秦始皇在“房”这个地方建造朝宫,后人称阿房宫。
另一本《水经注·河水》中则记载了“池水北经镐京东,秦阿房宫西”。池水位于今天西安市长安县的丰镐村西,在它的东侧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东西走向、规模宏大的黄土高台,这可能就是阿房宫的前殿遗址。在这个遗址的东北方向1公里处,有一座宋代以后出现的村庄,称为“阿房村”,这个称谓应该是来自秦阿房宫的遗址。
实际的勘探并不像书本上那么简单。阿房宫遗址位于秦朝都城咸阳的上林苑故地,秦朝灭亡后,这里又成了汉代上林苑的一部分,唐高祖李渊曾命令在“阿房宫城”驻军。
2000年的风雨让遗址面目全非。这座35万平方米的高台西部被大古城、小古城压在下面,东部被另外两个村庄覆盖,更大的麻烦是在整个夯土台基上面还有1300多座墓葬。
对阿房宫的寻找要穿过这些覆盖物。
蜀山兀,阿房出
如果这个黄土高台真的就是阿房宫的台基,那么在2000年前的蛮荒时代,工匠们又是依靠什么把它夯筑起来的呢?
2002年10月,宫殿考古家李毓芳带领着考古队开始了挖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介绍:“这里的土层分三层。第一层是耕土层,土质比较松散。再下面是扰土层,比较厚,颜色发黄,里头有现在的铁丝、塑料布,还有古代的瓦片。第三层是文化层,土质比扰土层稍松散,而且里面出来的全是瓦片。”根据文化层出土瓦片的纹路,李毓芳断定它们来自秦代。
这座夯土台基正是阿房宫遗存,但找到阿房宫的台基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太多的谜还要等着这座宫殿完全露出地面才能找到答案。
秦始皇时代动工修建的规模浩大的工程,是历代帝王中最多的。刚刚结束了多年的征战,他又马上下令将原来六国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长城拆毁,然后统一修建抵御北面匈奴的长城。秦长城西起陇西东到辽东,东西长达万里,形成了后世明长城的基础。
秦始皇还以当时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为中心,修了三条驰道: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古,一条通向东面的河北和山东,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驰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及时传达。
当时秦帝国可统计的人口有2000万。为了完成这些庞大的工程,每年征发的徭役不下400万人,差不多一半男丁都背井离乡,常年在外。在这些劳力中除了士兵、战俘,还有不少是囚犯。按照秦国的法律,只要是稍微触犯法律,就会被罚做终身苦力。
秦始皇还没意识到,国家正被这些工程拖垮。它们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几乎难以计算,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到“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的建成几乎伐尽了蜀山的树木。
而司马迁的描述就显得可信得多。按他的描述,考古学家正在挖掘的只是阿房宫前殿遗址,是公元前212年开始建的。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前殿的规模为:“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李毓芳说:“现在东西是365米,南北115米,上面可坐万人,下面可建十几米的旗杆。”
实际发现的夯土台基比司马迁描述的还要大一些,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岁月的冲洗,现存的高坡从地面到台面仍有9米之高。
秦始皇的故事
一个从出生就是人质的孩子后来统一天下,也开始了帝国第一任皇帝的传奇生涯。在继续寻找阿房宫的秘密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秦始皇的故事。
史书上说,秦始皇的父亲是秦国王子子楚。公元前259年,这位秦国王子正作为人质被扣押在赵国首都邯郸。当时的国家之间盛行一种做法,相互滞留对方的皇室成员作为人质,以此作为两国之间互不侵犯的保证。一旦开战,首先被处死的就是这些王公贵族。在20多个王子中,子楚不是长子,地位很低,于是被送到了赵国成为人质。不过,这一年,他的爱妾赵姬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嬴政。后来,赵国和秦国成了交战国,子楚险些被杀掉,在商人吕不韦的帮助下才逃回咸阳,没有继承权的子楚成了秦国国王,而大恩人吕不韦顺理成章地成了宰相。
历史总喜欢在一些关键时刻埋下伏笔,有些事情或许永远也得不到证实:为子楚生下嬴政的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小妾,吕不韦用商人的眼光看中了子楚,认为他早晚会成为秦国国君,于是就把自己的爱妾送给了子楚。一个鸿商巨贾刻意去奉承王公贵族来换取荣华富贵,这本不稀奇,但没过多久嬴政就出生了,后人因此猜测,这个孩子有可能是吕不韦的骨肉。
不过,吕不韦的精明只给他换来了10年的荣华富贵,10年后,只有22岁的嬴政为了夺权,用一瓶毒药解决了可能是他生父的吕不韦。
嬴政童年时作为人质的经历磨砺出了他异常坚韧的性格,也培养了他对权力的欲望。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将王贲在其授意下灭掉燕国,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齐王,最终统一中国。
38岁,这是嬴政建立秦帝国的年龄。嬴政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似乎应该满足了,但他没有。
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嬴政马上着手修建驰道和运河,一方面是打通各省之间的贸易通道,更重要的是铺平了军事上控制全国的道路。遗憾的是,秦始皇最终没能看到自己的阿房宫落成。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东巡的路上,他此行目的是为了找到传说中的仙岛,以求长生不老。阿房宫的浩大工程就交给了儿子秦二世。
秦始皇除了给儿子留下遍布全国的庞大工程外,也留下了灭国隐患。很快,起义浪潮席卷全国,楚国贵族项羽逐渐成为这场反秦斗争中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项羽真放了那把火?
项羽最终把自己胸中的怒火付诸现实,在进入秦都城咸阳之后他下令将所有秦朝的宫殿建筑烧毁,就连令人骄傲的阿房宫也没能幸免,传说中大火整整烧了3个月。
如果项羽的大火真的持续燃烧了3个月,那应该留下更多的痕迹,因为,考古学家在离阿房宫遗址不远的咸阳宫遗址上就发现了大量的火烧痕迹。
李毓芳带领她的考古队希望能在阿房宫遗址上找到蛛丝马迹,但工人的探铲一次次地探下去,每一次带上来的只有夯土,没有火烧过的痕迹。在这之前的考古发现和阿房宫的传说还基本吻合,但这一次,结果却截然不同了。
李毓芳说:“除了东西部村庄覆压的地面以外,房屋和房屋之间的空地上,和花池里、猪圈旁、厕所旁全都进行了钻探。这么密集的钻探上面,一平方米5个钻孔,都没发现一处有火烧的痕迹。”难道这场轰动一时的大火从来就没发生过吗?
另一位专家赵志君加入进来,这位善于在显微镜下看世界的专家希望在实验室里找到答案,他把从阿房宫遗址取得的土样带回了实验室。
赵志君介绍:“一般来说,一个地方如果曾发生过焚烧,那地层土壤中所包含碳化物的数量应该非常之多。但从阿房宫采的土样里却没发现这个现象。”
赵志君的显微镜解开了一个谜团,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阿房宫侥幸从大火中幸存,楚霸王项羽又为什么在烧了咸阳宫之后,偏偏放过了规模更加雄伟的阿房宫呢?
要找出真相就必须找出更多的线索,李毓芳又顺利地找到了阿房宫的东墙、西墙、北墙,但南墙却迟迟没有出现。这样宏伟的宫殿不可能只有三面墙。她勘探了几乎所有的区域,仍然没找到。
一个大胆的想法慢慢浮现在李毓芳的头脑里——阿房宫从来就没建成过!
从时间上看,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龙驭上宾,此时阿房宫的建设仅开始了两年。秦始皇死后,所有劳力被调走用于建设这个伟大男人的陵墓。公元前209年,秦始皇陵完工。秦二世为了完成先皇的遗愿,再次把70万劳力调回阿房宫的工地。两年后,秦二世也去世了。前两位皇帝征发的大量劳役让秦三世尝到了恶果,他的命运最为悲惨,登基仅46天就被项羽所杀。大量史料证实,这样一座史无前例的皇宫实际建设时间前后只有4年。
李毓芳的解释结束了那些流传千年的阿房宫传说——阿房宫的建设只是完成了地基,最终没全部建成。
李毓芳认为,三面墙的里边没一点宫殿建筑遗迹,首先没有秦代宫殿建筑倒塌的堆积层,更没发现在建筑秦代宫殿时建筑材料中必不可少的瓦当,另外,也没发现殿址、壁柱、明柱、础石、墙壁、排水设施等。
70万的劳力在4年时间也只是完成一座夯土台基。这座传说中壮美的宫殿并没被项羽焚毁,是因为它从来就没建成过。而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的阿房宫大火是杜撰出来的,夯土台基和三面墙就是这里仅存的一切。
关于阿房宫的谜团似乎已被解开,这是否意味着阿房宫的神秘传说将从此终结呢?其实,不管这座荒凉的夯土台基上是否曾耸立过巍峨的阿房宫,它都已悄然存在于各式各样的神话传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