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3版: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郭敬明 靠“艳照”赚眼球?
王安忆对话法国作家时语出惊人:
反驳二月河对作家免税的提议
图书定价将分为公益与市场两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王安忆对话法国作家时语出惊人:
《长恨歌》长期遭遇误读
中原网  日期: 2008-03-26  来源: 郑州晚报  
  

  

  那风花雪月、十里洋场的旧上海,伴随着张爱玲的小说、李安的《色·戒》持续走红,俨然成为当代上海的文化资源。著名作家王安忆却语出惊人,“对于艺术者来说,上海不是一个好的舞台”。

  昨日,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与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得主葆拉·康斯坦、法国“80后作家”马克丝·蒙内,展开了一次文学对话。在对话中,王安忆出乎意料地表示,她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长恨歌》中,写了上世纪40年代的老上海,招致很大的误解和困扰。“由于对那个时代不熟悉不了解,这段文字是我所写过的当中最糟糕的,可它恰恰符合了海内外不少读者对上海符号化的理解,变成最受欢迎的。”王安忆抱怨说,《长恨歌》长期遭遇误读,几乎成了上海旅游指南。

  王安忆指出,尽管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来说,写作上海是别无选择的使命。不过,以上海为对象,也令艺术创作者深受限制。“因为它太短促,还来不及成熟自己的文化与语言;中国的书面语属于北方语系,上海话也排不上;上海的物质太多,与自然的乡村生活相距太遥远……”

  王安忆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要跳出上海写上海,“用上海的材料,写作非上海的文学题材”。 孙丽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