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5版:城市故事
3  4  
PDF 版
"桃花兄妹"的无声世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桃花兄妹"的无声世界

中原网  日期: 2008-03-26  来源: 郑州晚报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残疾人也有,正是因为有了梦想,才有动力去实现。”因《千手观音》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聋哑舞蹈演员邰丽华如是说。

  在郑州,就有一群为了艺术梦想而努力着的聋哑人。当走进他们的无声世界时,我们被深深感动了。毕业于中州大学聋人艺术设计学院的他们,怀揣着梦想走出了大学校门,希望能成为舞蹈家、摄影家、画家、设计师,然而残酷的现实将他们的梦想蒙上一层灰色。如今,已经懂得在梦想和现实中和谐生存的他们,追梦在新郑那个叫桃花村的地方,快乐地谱写他们的“桃花村记”。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桃花妹妹:刘琳琳

  热爱舞蹈的桃花村普通员工

  2008年2月的一个周末,新郑机场迎宾大道桃花村。舞台上的桃花妹妹正投入地表演她们的舞蹈《草原夜色美》。“桃花丛”中,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桃花妹妹是那么美丽动人,如果事先不知道,丝毫感觉不到她们是聋哑人。很快,一个女孩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她不仅舞姿优美,那丰富的表情和协调的动作让人感觉她是一名专业舞蹈演员。

  她叫刘琳琳(右图),是桃花村一名普通员工,在这个平等、友爱的大家庭里,她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愉快和幸福。刘琳琳热爱舞蹈,舞蹈就是她的语言,她的表达。2004年,她参与演出的舞蹈《天上拉萨》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级一等奖;2005年第六届全国残疾人文艺表演比赛中,她参演的舞蹈《少女与玫瑰》荣获第二名。

  跳舞只是刘琳琳工作的一部分,她的主要工作是餐饮服务。桃花村是企业捐建的一个农家乐项目。作为中州大学聋人艺术设计学院校外实训就业基地,桃花村在安置聋哑人就业方面作出了良好示范。刘琳琳这些第一批进入桃花村的聋哑大学生们当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扩大桃花村的规模,给更多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就业空间。

  每天早上8时许,桃花兄妹们陆续起床洗漱。9时30分,来到餐厅,等候9时40分的点名,分配完任务,开始各自打扫区域内卫生,整理摆放餐具,11时开始站位迎客。然后便是繁忙的午餐接待。

  这一切和其他餐饮服务员没有任何不同。然而,吃过午饭之后,在晚餐还没开始的那个时段,正常服务员休息的时间,他们却要开始另外的工作——排练舞蹈。

  “他们喜欢舞蹈,完全是自发的,没有硬性规定。最初他们利用这段休息时间切磋交流,后来自然而然固定了下来。”手语老师李转介绍说,“等候客人时,站位迎客的他们也经常和邻近的人切磋舞艺,有的甚至当即表演给旁边的人看,他们对舞蹈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出生在七夕“乞巧节”的刘琳琳,是个美丽、浪漫、灵巧的姑娘。“上天太残忍了,竟然连喊一声爸爸妈妈的机会也不给我!”这是刘琳琳成长过程中不知多少次的呐喊,可她不得不面对现实,永远地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

  刘琳琳用文字告诉我们:“为了帮助我恢复口语,父母从我小时上学到初中毕业,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与心血。我妈妈是小学教师,她想让我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读书识字,就带我去正常人的学校上学,但有些小朋友当面嘲笑我是聋哑人、傻瓜,甚至直接欺负我。当时我既恐惧又伤心,被吓得哭着跑出教室找妈妈,一见到妈妈,我就一头扑在她的怀里大哭起来。从此,我离开了这所深深羡慕又令我感觉可怕的正常人学校。在我11岁时,爸妈把我送到了聋哑学校上学,从那时起,我没有睡过一个懒觉,没有过一个节假日,每天除了认真读书就是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的口形‘听课’。有时我的嘴唇干裂,裂开了一道道的口子,一说话就会流血,但我从来没有低过头。”

  凭着这种精神,刘琳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中学学业。而逐渐成熟起来的她也明白了,不仅要正视自己是聋哑人的事实,还要忘掉自己是聋哑人所产生的自卑心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够顺利考上中州大学聋人艺术设计学院,刘琳琳付出的心血常人无法体会。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