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窟春。这个名字古雅而带着沧桑感。它是一种出自荥阳的酒,曾经在唐人的杯子里漾漾地明亮过,只是现在,我们已经无缘品尝。不知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它消失了。
唐人称酒为春wine。《唐·国史补》载:“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其中荥阳上窟与郢州富水,在开元盛世到晚唐时期,并称天下精酿。
上窟春的产地,在今荥阳竹川村一带。《民国·重修汜水县志》称,“竹川古之三窟村也,原有上、中、下三窟 ”。三窟,一说以临三窟山而得名。我以为,此“窟”当指泉窟。竹川一带,茂林修竹,曾有太溪、少溪、永清三道泉水。而品质甘醇的泉水,是酿成好酒不可或缺的素材。其中的上窟,是指哪一道泉呢?上、中、下三窟,是否曾用来指称不同品级的酒窖?是否曾有连绵如水的车马,从不同的方向逶迤而来,只为等到一车好酒,拉回去做人生的消遣?
循着杳渺的痕迹试图走近它。大唐那些放肆的人,多是好酒的。他们该是领略过上窟春的滋味吧。在荥阳郁郁而终的李商隐,曾有过“隔座送钩春酒暖”的爱情,也有过“心断新丰酒,消愁又几千”的绝望。诗人手上的酒,会有一杯,竟是上窟春吗?
想象中,这样的好酒该是以陶制的坛子密敛,深藏多年之后,被一双爱惜的手小心翼翼地打开。对饮时,化不开的窖香一瞬间洇满了屋子,让千年之前的某个时辰分外地浓情。鱼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