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信息产业部公示了注销《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相关企业名单,进一步加大打击垃圾短信的力度,但更大范围的治理却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据中国互联网协会调查显示,中国手机用户经常收到垃圾短信,以商品广告、服务类短信居多,其次是欺诈类和黄色垃圾信息。
晚报记者 祁京/文 赵楠/图
信产部出手治理垃圾短信
司先生是一位银行职员,这两天他觉得很奇怪,以前一天就要收到不下10条广告短信,这几天却没有再受到这些信息的骚扰。让广告短信较少的原因很简单,今年央视的3·15晚会,曝光了分众无线、郑州美和、深圳巨澜等七家电信增值服务公司操作广告短信业务之后,这些公司目前已面临停业局面,使得此类短信的制造源头被遏制。而据郑州移动提供的数字,仅在去年一年,他们就和多家SP企业终止了合作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通信行业管理机构的信息产业部的作为更受关注,信产部不久前拟叫停8家SP企业外地业务,并且于3月20日公示了注销《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相关企业名单,此举被认为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异地手机号码发送垃圾短信的源头。
而进一步的治理则正在酝酿之中,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传出的消息表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起草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在报批,不久将会出台。该规定对短信息服务和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规范,明确禁止发送违法内容和违规发送垃圾短信行为。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出台相关技术标准,从技术层面上对垃圾短信或是违法内容进行制止。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设备和业务技术标准——《基于用户设置规则的短消息过滤系统技术要求》、《基于用户设置规则的短消息过滤业务技术要求》,从电信设备和电信业务入手给用户提供自我设置的垃圾短信管理平台。这一标准已进入审批阶段。
运营商治理SP有盲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表态让运营商看到了依法治理违规SP企业的希望,郑州移动相关人士表示,此前由于没有法律依据,一些发送垃圾短信的SP企业往往只会受到运营商的警告。但是受到利益的驱使,一些SP企业往往多次重犯,而运营商虽然目前已经能够从技术上部分制止垃圾短信行为,但是由于牵涉到法律对垃圾短信的规定等问题,导致运营商目前对垃圾短信还无法彻底制止。
通信业内人士表示,新法规一旦实施,将对目前的SP格局产生很大的影响,靠群发短信生存的企业面临着退市的可能。而在法律没有出台之前,一些小的靠发送短信生存的SP企业目前业务也在不断萎缩,这些企业如果不转往正规的业务模式,将难以生存。
而由于短信业务是运营商很大一部分收入,取缔垃圾短信应该对运营商有损失。但业内人士指出,运营商的主要利润来源并不是短信,因此这一法规出台并不会对运营商有致命的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管理,联合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共同治理各类垃圾短信息,进一步整合完善用户投诉、申诉、举报受理机制,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净化短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