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北京奥运会圣火欢迎仪式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从这里开始。 新华社发 |
|
奥运火炬境外传递今天启动,本报奥运联盟火炬报道组也将兵分两路,紧跟火炬传递的足迹为您发回及时报道。今天凌晨0时30分,本报奥运联盟记者已飞往阿拉木图,本报另一名奥运联盟记者将于4月5日飞往伦敦。其中,一路记者将分别前往阿拉木图、圣彼得堡、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长野及胡志明市进行采访,另一路记者则将从伦敦、旧金山、达累斯萨拉姆、新德里、堪培拉及首尔发回报道。在为期一个月的采访中,除了对火炬传递现场的故事、火炬手进行报道,两路记者还将探访途经城市的人文风物,走访那里的华人华侨,为您展现奥运史上里程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这次火炬传递的全貌。
前线
境外传递第一站 苹果之城进入“奥运时刻”
4月1日,奥运圣火就将离开北京,前往境外传递的第一站,素有苹果之城之称的阿拉木图。为了更好迎候圣火,记者于昨日沿圣火传递路线提前走了一遍,感受这里的奥运气氛。
为了安全提前封山
阿拉木图火炬传递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琼布拉克高山滑雪场,第二阶段则安排在市区内。琼布拉克高山滑雪场距离市区并不是很远,驱车30分钟就可以抵达山脚。早春的阿拉木图气温比北京要高,但在山脚下,却还是感到凉气逼人。从那里到滑雪场,只有9公里的路程。远远望去,山顶白雪皑皑,令人神往。
遗憾的是,两辆警车横在了道路中间。凡是没有特别通行证的,一律不准上山。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很多想要上山游玩的当地人都被拦住,只好掉转车头返回市内。公交车依然可以通行,但并不是谁都可以乘坐的。在山上也有居民,当地机关已经提前向他们发放了特别通行证。
火炬传递路线有变
记者返回市区,再奔向位于阿拉木图东南部的科克托别山。按照原定计划,那里是火炬传递第二阶段的出发点。
当地居民称科克托别山为绿山,那里是阿拉木图一处非常著名的景点,海拔1100米,刚好俯瞰整个城区。山上风景宜人,远远望去,阿拉木图也显得更加漂亮。一条索道直通山下的哈萨克斯坦饭店。那是当地一座非常有名的建筑,顶部像是一顶皇冠。而在饭店旁边,就是著名的阿拜纪念碑。阿拜是18世纪哈萨克族著名诗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近代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奠基人,深受哈萨克斯坦人民爱戴。
意外的是,绿山上并无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画,这与城区形成了鲜明反差。向管理人员询问,被告知这里确实要进行火炬传递,他们已经接到了通知。但很快,这位热情的管理人员又折返回来。他刚刚听到的最新消息是,计划改变了,奥运圣火不会登上绿山。
传递展现哈族风情
记者随后了解到,阿拉木图将火炬传递第二阶段的起点定在了阿拜纪念碑前。市内传递路线呈三个几字形,从阿拜纪念碑出发,途中要经过多个标志性建筑,譬如共和国广场的哈萨克斯坦独立纪念碑、江布尔纪念碑等。而在终点站阿斯塔纳广场,则矗立着为纪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两位女英雄的纪念碑。
沿着市区内火炬传递线路一路走下来,道路两旁处处都是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画,其中也无处不体现着当地风情。哈萨克勇士骑着骏马,拉开弓箭,身后则飞着一只鹰。马背上的民族长于骑射,据了解,在4月2日的火炬传递过程中,不仅会有骑术表演,更将有骑马传递的过程。
人物
护卫队员个个是“语言天才”
据新华社电 盛着北京奥运会圣火的火种灯3月31日晚将存放在北京奥组委所在的奥运大厦,4月1日启程踏上飞往全球接力传递首站阿拉木图的旅途。
据了解,在北京停留期间,圣火火种将存放在北京奥运大厦,并将在严密的保卫下“过夜”。4月1日,火种灯将在奥运圣火护卫团队的护送下,重新登上“奥运圣火”号专机,踏上9.7万公里的境外传递之旅。
5月4日奥运火炬进入海南三亚,开始4万余公里的境内传递。8月8日晚经过2万余名火炬手手手相传的火炬,将在北京点燃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主火炬,这也标志着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
揭秘
火种灯奥运大厦过夜 今日起踏上境外之旅
相对于被媒体竞相报道的火炬手,负责看护圣火的护卫队就显得非常神秘,他们才是和圣火“最亲近的人”,而这些护卫队员,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身怀绝技的拔尖人才。
据介绍,圣火护卫队共有70人组成,其中40位中国人,30位外国人员,来自国内的护卫队员基本上都是受过特训的武警战士。从采集火种到一路护送圣火抵达北京,这些队员轮流值班,每次至少有4人,使圣火火种24小时处于严密守护下,而能随圣火一起登上专机的则只有10人。
在接下来的为期130天的火炬全球传递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24小时守护着圣火。每天要传递40公里左右,他们也不离左右,相比只需跑200米的火炬手,他们的跑动距离要长得多,所以对于守护队员来讲,首先就是要有超出常人的体力和奔跑能力。
此外,由于是全球传递,这对护卫队员的语言能力要求也非常高,他们所有人都通晓英、法、汉、俄等6种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以便在世界各地应付各种情况。晚报记者 郭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