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闵视点
今天是西方的“愚人节”。按某些国人的礼数,尤其是从近年情形来看,但凡节日,也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洋节,都总想庆贺一番。然而,对这愚人节,我却生出极大的反感来。有人可能要笑我,说我这反感生得没来由。笑就笑去,管他呢。
照眼前的情形来看,新一轮“尊孔读经”,甚至要“用儒学构建和谐社会”都已是“大势所趋”。但愿这只是真的想“继承传统美德”或是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并非想愚人。不过,无论有人要怎样地“继承传统美德”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想中国的社会紧跟慢赶到今天,再也挡不住国人向更文明更科学更符合人性化的社会学习;换句话说,就是谁更文明更科学更符合人性化,就发扬谁的,就继承谁的,这大约也可以说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吧。既如此,新的世纪不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我们都没必要去争。如果说在闭关锁国的年代,我这样说要算是“疯话”,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今天,想来没有人会公开出来反对了。就连广东一位搞宣传的官员也都能与时俱进地认识到:“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想要把资讯全部封锁起来是不可能的,以前可以做到,现在就没办法。以前没有互联网,现在你不报道,网上马上就出来了。”论起来,这也要算是社会的进步哩。
所以说,尽管有些人在那儿总想从传统中继承点儿什么,也还是挡不住时代的脚步;最多也不过是他继承他的,别人向前走别人的。别的不说,特别是近些年,喜欢过洋节的白领以及不是白领的小伙子大姑娘们越来越多,以至于有人急得发出呼吁,强烈要求保护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其实,一切的一切,都是随时势而变化,随人心而动,不是说丢弃就丢弃、说保护就能保护得了的。于丹教授在讲读庄子心得时向广大受众传递的不就是庄子的“顺其自然”吗?既然原本就有着这样一种“无为”的传统,现在又来说“要保护”、“要继承”,实在是有点自相矛盾哦。
至于洋节为何会受到有“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后人们的青睐,说起来,真让人有点难堪。谁都知道,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民族文化如果强势,那么这种文化中包含的节日自然也就会被人们普遍接受,甚至还会浸入别的弱势文化;反之,人们就会视而不见,对其“淡然处之”。且不说遥想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何等光辉灿烂,我们的传统节日自然也就该把炎黄子孙牢牢地吸附在自己的周围,只说在改革开放前,中国除了几个超大城市,不说有多少人过洋节了,就是知道那洋节名的中国普通百姓又有多少呢?让国人接受洋节,甚至还有模有样地过起来,显然是改革开放获得的“附加值”。还好,现在没有人把洋节进中国看做是从改革开放的“窗口”飞进来的“苍蝇”。可如此强势的传统文化节日,居然敌不过几个洋节,也就不能不让人想一想:到底是传统文化出了问题,还是真的要怪政府“保护”不力?不过,传统节日面临如此尴尬情形,正好为那些要尊孔读经以及要“用儒学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们提供了口实。在这个话题上我不想争辩,免得犯主流意识大忌。
这里只想说的是,无论是圣诞节还是情人节,是母亲节还是父亲节抑或感恩节什么的,尽管它们都是西方节日,我这人也不崇洋媚外,但好像这些洋节没有教人去学坏,更与是什么阶级没有关系,因此,如果有谁乐意过这些洋节,我没什么意见。但像上面提到的起源于几百年前法国的“愚人节”,我对其耿耿于怀,觉得没有什么好过的。
之所以如此反感这个洋节,说起来你可能要笑话我,这就是我不仅时常觉得自己好像在过“愚人节”,有时就连做梦梦见的都不像是在过正常的生活。你说这不是鬼扯吗?既然有这样的感觉,又早已腻歪得不行,又哪还有心情去过真的“愚人节”?当然,这或许只是自己的感受,也只能代表我个人,“今儿个真高兴”者正不知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