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6版:城市故事
3  4  
PDF 版
BP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BP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2  来源: 郑州晚报  
  “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这曾是一个时代最令人崇拜的形象。BP机和大哥大这两种能代表财富的通信工具,如今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它无疑又是中国通信工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见证物。BP机带给人们新的通信观念和个人通信体验,彰显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当寻呼成为一段记忆时,沉淀下来的却是温馨和美好。那么,曾经像小盒子一样的BP机,它的主人心里都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

  这些故事

  ■记者手记

  曾是传呼业老大的中国联通2007年3月份提出退出寻呼业,延续了23年的中国寻呼业历史最终谢幕。

  中国1984年开办无线寻呼业务。从BP机开始的即时通信,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时时处处可以被找到,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效率,但也让人无处可藏。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但已离不开它。“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1998年,濮存昕《成功的足迹》广告片迅速引爆PDA市场,为恒基伟业推出全中文手写掌上电脑(PDA)商务通的同时,也明确了呼机“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地位。可2002年,代言名人的李亚鹏便循循善诱:“呼机换了,手机换了,掌上电脑也该换了。”

  寻呼成为往事。喧嚣过后,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通信手段的变迁、发展趋势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总是希望摆脱束缚、超越限制,并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沟通。显然,无线寻呼老矣,满足不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而手机报、手机电视、网络等移动互联工具正成为获取信息的新手段。通信技术的升级、进步是永恒的。作为电信运营商,需要的是不断调整审视行业、世界的目光和心态,跟上人们需求变化的节拍,并引领人们走入更加丰富多彩的无线通信新世界。

  与        机有关

  BP机背后的虚荣

  总盼望着有人呼

  “我啊,大约是1993年夏天吧,牌子到现在我还能记着呢,摩托罗拉1278。是数字型的。”如今39岁的洪强说起BP机,一肚子话讲不完。

  “那时,身边的小部分人腰里别个BP机,感觉怪潇洒,再加上当时自己才24岁,年轻人嘛,好奇心强血脉旺,加上虚荣心作怪,挣钱不多,但也硬着头皮买了BP机。买了之后吧,天天希望有人呼我,而且总希望在人多的时候,有事没事有人呼我两声。呵呵。本来周六、周日在家吧,但家里没电话,幸好有传呼,单位就打我传呼,告知领导急着用车。但很多时候回的传呼都是些不必要的事情。记得最深的是一个冬日,传呼响了,我没穿袜子,直接穿上拖鞋就奔出家门,去找公用电话。电话打过去一问,原来是朋友找我喝酒,那才叫气得没法。还有的时候,我开着车在路上,‘嘟’的一响,一看对方电话号码,也不知道是谁啊,怕单位找我,也是急得找公用电话回电话,结果人家打错了。而且打错还是常有的事,比如他应该呼1××36,结果传成1××37,然后1××37正好是我的号,我又不知道是谁呼的。这不,还得找地方停车,还得找公用电话,让我很懊恼啊,而且还特别耽误时间。”用洪强自己的话来讲,“我用传呼的目的,完全是给对方提供方便,好让别人找到自己。”

  BP机背后的友情

  架起邻里关系的一座桥

  “我以前有个朋友,当时是1997年秋天吧,他们家的小孩子刚上小学。他们家里没电话也没BP机,所以在学校留的是我的BP机号,以方便找他联系。”王志平先生告诉记者。

  “有次小孩子突然得了病毒性感冒,需要住院打针,学校就传呼我,让我帮忙找小孩的父母。我当时一听到是小孩病了,一下子就急了。小孩的病可是大事啊,不能耽误。因为不知道他父母单位的电话,就跑到单位去找他们。结果一打听,孩子父亲出差了,母亲是采购员,当时不在单位,她正在外出采购,无法取得联系。这我就急了,再怎么办,小孩的身体是第一位,不能拖着等着啊。我就拿出自己的钱先垫上,好让他的小孩住院。因为我及时把小孩送到医院打针吃药住院治疗,所以没过两天小孩的病很快就好啦。”王志平笑着说道。后来就因为这件事,他和小孩的父母关系就变得非常亲密、友好,至今往来不断。“不管怎么说,BP机在我们中间起到的良好作用就是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