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管邀请心理学家、法学专家全方位培训,对典型执法案件进行剖析
“一个占道经营的商户,查一次在那地方,查两次还在那地方,查三次、四次都在那地方,执法人员去了,他离开了;执法人员一走,他又回来了。商户反感,领导不满意,有谁没有碰见过?”孙刚发问。
台下郑州全市300多名“城管”执法人员,没有一个人举手,孙刚是郑州市委党校副教授,正在向执法人员讲《执法人员心理调适》课程。
“心理疾病不容忽视!”孙刚指出,现在社会,人们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像执法人员出现心理问题,可能跟他的家庭状况、工作、本人的性格以及工作环境等都会有关系。
“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断遇到各种矛盾,心理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心理课程方面的培训也利于执法人员较好地掌握在执法过程中如何解决各种突发问题。这将对化解经常见诸报端的‘城管’粗暴执法现象有一定的推动意义。”河南财经学院杨红梅教授认为。
“调适”执法人员心理
执法人员在7天的时间里封闭训练、学习,经过考试评比,连续两次不合格将调离执法岗位。2008年3月份,郑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全市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一线人员全员培训。为何培训?培训什么?结果如何?能否有效化解执法人员和被执法者之间的矛盾?能否破解执法难的困局?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晚报记者 胡审兵 王战龙/文 常亮/图
培训有利化解矛盾,改善执法者形象
两次考试不合格调离执法岗位
与百姓尤其商贩的零距离接触,“城管”从诞生之日起,便处于公众及媒体监督的风口浪尖,各种“城管”的负面新闻也不断见诸报端,素质参差不齐、执法缺乏法律依据,一直被群众所诟病,而郑州市执法局的此次培训能否给化解双方矛盾提供一个突破口呢?
“城管执法队伍是一支新生的队伍,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尤为迫切,参加培训很有必要。执法管理只是手段,做好群众服务是根本目的,目前这种培训正符合执法工作的需要。”巩义市执法局副局长刘前途认为。
郑东新区执法分局四中队执法人员孙峰说,自己是名退伍军人,进入行政执法系统工作,“猛一进入新的环境,工作性质、工作方法都和以前大不相同,有些不适应。经过日常工作、学习,学会换位思考,其实那些占道经营的商户们挣钱也不容易,站在体谅对方的位置,进行说服教育,文明执法,确实必要。”
河南财经学院杨红梅教授认为,培训或许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完善执法程序,推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有利于化解“城管”与商户及其市民多年的矛盾纠结,树立“城管”的正面形象。
据了解,心理课程只是此次培训的一个方面,培训课程内容还包括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案件程序及执法文书制作等。
“目的就在于完善执法程序,转变以前的粗暴型执法,走向精细化执法,使执法达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郑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执法局宣教处处长陈巍告诉记者。
此次培训专门邀请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法制办、市法制局以及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来进行授课。陈巍举例说,如违章建筑执法中出现的“占压红线”、“容积率”等方面的知识都会在培训中讲到。
市执法局副局长叶光林说,此次培训,业务知识考试成绩占60%,培训侧重考查实际操作能力,队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军训情况,由教官负责评分,占总分数的40%。叶光林强调,市执法局将根据二者的综合成绩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培训不合格的队员需要再次进行培训,如果连续两次培训仍不合格,将清除出执法队伍。
除了要进行理论课学习,培训的队员还要进行军训,目的在于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形象,培养执法人员的吃苦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