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同一天走了两个老人,天堂却因此多了一对厮守的人。
这一天,广东省中山市一位叫郑庆逵的老人,在告别人世的最后时分,依旧像近半个世纪里一直以来那样,恋恋地呼唤他的老妻:“嫲嫲,嫲嫲。”而仅仅半个小时后,他的“嫲嫲”不堪悲痛,也追随他离开了人世。
2007年5月13日,80岁的退休中学语文教师郑庆逵,病逝于中山市华宇乐颐老院。同一天,他75岁的妻子刘雅丽,一位退休小学教师,因为目睹丈夫突然离世,心肌梗塞而逝。
这家颐老院从此不再有一个老人时常自言自语:“嫲嫲,嫲嫲,我爱你。”这位近年患上老年痴呆的退休教师,也不用再常常四下寻找“嫲嫲”,有时找不到还会急得哭起来。
两人共相守了46年。
他们在上世纪50年代末相识。两人于1961年结婚。没有婚礼,新房不过是一间寮皮屋,屋里只有一张床、锅碗瓢盆、一些衣服和一堆书。
这段婚姻此后历经贫穷与动乱,但在子女的记忆里,两人几乎没有吵过架。
因为一度工作调动频繁,他们几次辗转。女儿郑彦芝仍然记得小时候一次搬家的情景:一家人裹了被子碗筷,塞进两个箩筐。母亲挑着担子,一手牵孩子,一手牵着高度近视的父亲,在夜雨中泥泞前行。
有一阵子,包括各自的父母弟妹在内,夫妻俩的工资要养活10多口人,饭桌上常年只有一碗青菜。偶尔有一碗好菜,夫妻俩就会互相喂着吃。据说,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
两人总是形影不离,要是见不到刘雅丽,郑庆逵会在屋里团团转,叫着:“嫲嫲呢?”他这样叫了几十年,直到2005年家人不得不把他送进颐老院护理,他还是这样一边叫着,一边四下寻找老妻。他常常半夜睡不着,有时会起床叫醒对面房间的老人,要借手机给“嫲嫲”打电话。
他们留下一子一女。离世的第二天,子女将他们一起火化,合葬在中山濠头老家的后山。
从此,他再也无需急急地叫着:“嫲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