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4版:第一健康·连线
3  4  
PDF 版
妙手仁心 撑起患者健康绿荫
高血压患者无需终身服药 不伤肝肾 拒绝反弹
好视力眼贴射击冠军的“护眼秘密”
百万健康团险援助外来女工
水宜生水杯用好水杯才能饮出健康
郑州启动重点人群吸烟检测抽样调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妙手仁心 撑起患者健康绿荫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7  来源: 郑州晚报  
  目前,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医疗行业,一些人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用他们漫长行医生涯中的铁律、对工作和事业的痴迷,回应了社会的关注、时代的要求以及广大患者对生命的热切期待。本报将连续介绍那些站在医疗卫生第一线的标兵们。晚报记者 詹莉莉

  “我是个医生,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任何一个病人面前,我都无法拒绝,这是我做医生的职责。”日前,记者在采访我省著名烧伤专家、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牛希华时,她这样谦虚地说。而在烧伤医学界都知道,她是一个刻苦勤奋、医德高尚、屡创奇迹的“工作狂”。

  与死神抢夺生命

  年门诊量30000多人,年收治住院病人1200多人

  2002年夏天,郑州一化工厂PCV树脂车间爆炸,11名工人陷入火海。大火被扑灭后,11名工人被烧得体无完肤,其中一位伤员全身烧伤面积95%、三度烧伤达90%,并伴有重度呼吸道烧伤。被誉为烧伤领域“一把刀”的牛希华,迅速组织烧伤科人员在抢救的“黄金时段”展开了液体复苏、气管切开、焦痂减压、手术植皮等手术。很快,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向稳定,安全度过休克期、感染期,避免了脓毒症的发生。

  这只是牛希华从医32年来,烧伤救治生涯中的一次出场镜头。多年来,牛希华带着她的烧伤科摸爬滚打,每年门诊量达30000多人,年收治住院病人在1200多人次以上,把这个医学中的边缘学科,打造成了第一人民医院乃至全省的重点科室。

  抢救烧伤艾滋病人

  对她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病人需要就是命令

  夜晚从熟睡中爬起、吃饭时放下碗筷,为抢救病人争分夺秒,这些对她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时间就是生命,病人需要就是命令。”正是由于不知疲倦地工作,大家称她为“工作狂”,有一年,一个幼儿园发生儿童烧伤群体事故,严重烧伤儿童有七八个。在随后的7天里,牛希华饿了就吃方便面,累了就在椅子上趴一会儿,直到孩子们全部脱离了生命危险。

  有一回,一名携带艾滋病毒的烧伤病人住进了牛希华的病区。病人皮肤严重烧伤,身上不停渗出血清,高强的血液传染风险威胁着做手术的牛希华。由于艾滋病的危险性,很多同事忍不住劝她推掉手术算了,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呀。

  牛希华毅然决定抢救这位艾滋病人。我是一个医生能拒绝手术吗?牛希华告诉记者,当时望着病人的眼睛,他在祈求我救他的命。尽管他是一个艾滋病患者,但我是医生,我不能只顾自己而放弃病人的手术!

  术前,这位患者极度悲观,不配合治疗,牛希华主动与他沟通交流,讲解伤情治疗方案,终于使他鼓起治疗疾病的信心。牛希华不顾个人安危,为他做切痂植皮,修复了裸露的肢体,挽救出了病人的生命。 

  牛希华有个期盼,她真诚地希望,有那么一天,人为的灾害不再发生,,她所从事的这个行无病人可看,即使是失业。

  卫士小传:牛希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委员,中华烧伤外科杂志编委,河南省及郑州市烧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从事烧伤整形外科专业30年,河南省烧伤外科学科带头人,多次参加河南省公共卫生突发烧伤事件的抢救,成功抢救大面积、危重、成批、疑难烧伤。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