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3版:旅交会特刊·人物专访
3  4  
PDF 版
游中国死海 圆中东之梦
世界名瀑黄果树 真山真水真情游
采风石人山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世界名瀑黄果树 真山真水真情游
——访贵州省安顺市政府旅游促销代表团团长付跃钦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8  来源: 郑州晚报  
  在全国旅交会在郑州举行之际,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之乡——贵州省安顺市政府组织代表团参加了此次国内旅游交易会。该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政府旅游促销代表团团长付跃钦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晚报记者 唐善普

  素有“中国瀑布之乡”的安顺

  说起安顺市,付跃钦如数家珍:“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是贵州省重点旅游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辖8个县(区),国土面积9264平方公里,人口266万,其中布依、苗、回、仡佬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9%。”他告诉记者,地处黔中腹地的安顺,岩溶面积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是岩溶发育最成熟、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带,喀斯特地貌特有的峰丛、石林、瀑布、暗河、峡谷、溶洞地貌风光典型独特,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生态博物馆”。

  据了解,安顺的自然景观密度大、品位高,风景名胜资源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6%,远高于全国1%的平均水平,也高于贵州省4.2%的平均水平。素有“中国瀑布之乡”、“健康长寿之都”美誉的安顺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之一,是贵州省西线旅游中心。境内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左右,是夏季最好的避暑之地。

  

  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的安顺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安顺就是古西南夷地两个神秘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牂牁国和夜郎国的发祥地。秦代设郡置县,汉代与中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元代形成集镇,至明代徐霞客壮游西南时,已是“城垣峻整,街衢宏阔”……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安顺的人文资源也极为丰富,有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有中国八大神秘文字之一、世称“千古之谜”的关岭“红崖天书”,有号称“东方第一染”的安顺蜡染,有近年来发掘出的关岭“中国龙”、“海百合”古生物化石群和平坝恐龙化石群,有较完整地保存着的明代江南汉族遗风的屯堡文化村落群,有平坝天台山等上百处古遗址、古建筑、摩崖石刻、壁画等人文景观,还有石雕艺术瑰宝安顺府文庙等。老一辈革命家王若飞同志出生在安顺,王若飞故居现在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安顺市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多种旅游形式并举的安顺

  “近两年来,安顺的旅游业是多种旅游形式并举。”付跃钦说,在坚持立足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安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促进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这一目标,抓住建设全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和举办黄果树瀑布节的重大机遇,以黄果树、龙宫风景区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加快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在进一步发展自然风光游的基础上,开发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考旅游和工业旅游。

  为了进一步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十五”期间,安顺相继建成了一批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建成了黄果树旅游机场,再加上纵贯全境的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及正在建设中的黄织铁路,全市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相协调的立体交通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安顺综合旅游区的可进入条件。“‘十五’期间,安顺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平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06年,全市接待游客750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56%和225%;2007年,全市接待游客956万人次,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保持大幅度增长”。

  

  实现旅游业新跨越的安顺

  谈起今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形,付跃钦告诉记者,今年1月中旬以来,安顺市和有些地区一样,遭受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灾害发生后,在国家旅游局的高度重视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省旅游局和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组织下,抗灾救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恢复灾前水平,全市各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已经于2月中旬全部恢复接待。

  “今天,我们来到中国人口第一大省的省会、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名城郑州进行安顺市旅游推介会,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这次推介会能够实现两地联动互助,互换客源,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的整合,组织和搭建两地旅游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最终实现旅游业的新跨越。”付跃钦说,他对这次的旅游推介会“很乐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