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3  4  
PDF 版
虔诚,回味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虔诚,回味中
拜祖礼毕,贵宾现场谈感受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9  来源: 郑州晚报  
  新党主席郁慕明焚香。
  昨日上午,大典告成后,很多嘉宾并不是马上离去,而是冒雨上台敬香、拜黄帝、留影。汉白玉黄帝像两边的请香处,一炷炷香被嘉宾点燃后恭敬插到香炉中,然后默默许愿。究竟这些游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黄帝故里呢?我们试图探寻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

  豫、闽、台一条线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台湾80%的民众来自福建,福建的姓氏来自于河南,我们都是一条根。”昨日上午,在拜祖大典现场,来自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的一行7人在拜祖的同时,介绍豫、闽、台三地的姓氏渊源和根文化。

  该研究会副会长彭嘉庆介绍,1995年,闽、台举行了姓氏文化研讨会,研究过后决定来到河南,“河南是我们的姓氏之根”。1996年,参加闽、台姓氏文化研讨会的成员来到河南寻根,受到河南、郑州官员的礼遇,他们深受感动。

  豫、闽、台三省联谊会会长林建功说,在拜祖大典的欢迎晚宴上,又亲切地看到了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而郁慕明祖籍是在上海,“我们都是老朋友了,许多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都跟福建有关系”。林建功说,大部分台湾地区的领导人祖籍都在福建,而姓氏来自于河南,并举例说谢长廷的姓氏之根在河南,有些官员的姓氏之根在信阳。吕秀莲祖籍在福建南靖、陈水扁祖籍在诏安,虽然他们闹“台独”,自己却会回到福建拜祖,他们的亲人也会经常回来祭奠先人。“他们的根在大陆,这是无法改变的。”

  林伟功说,福建是中国姓氏的中转站,先是从河南转移到福建,然后又从福建转移到台湾、海外,“豫、闽、台其实就是一条姓氏线,我们都是华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希望祖国早日统一”。

  1996年来到河南寻根,12年后再次到河南首次拜祖,享受着“贵如金”的春雨,林伟功一行说这是黄帝的灵,也是奥运成功举办的一个先兆。

  

  赖桂芳博士

  去年祷圣水 今日享春雨

  赖桂芳博士是河南的老朋友,曾亲临炎黄二帝塑像奠基,去年10月份,接受了法国总统萨科奇颁发的法国国家功绩骑士勋章,以表扬他在国际文化上的成就,而这已是他在法国受到的第三次总统礼遇。法国共和国文学与艺术画官暨爵士的赖桂芳博士,第二次参加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赖桂芳来自新加坡,提起去年的拜祖大典,他仍记忆犹新,“我参与了祷圣水,非常享受那个过程”。今年的拜祖大典,赖桂芳感觉比去年有所改进,拜祖广场两边的大屏幕是新设置的,让所有来参拜的成员都能看到整个会场,非常的人性化。

  “这不是雨水,是圣水。”雨水不断地打在赖桂芳的头上,他却丝毫没有躲避的意思,说去年自己祷圣水,今年黄帝是把它还给自己的。“感谢黄帝,有来有往啊。”赖桂芳说,今年的“圣水”恰到好处,不是倾盆大雨,让这个拜祖的春天更加生机勃勃。

  

  奥组委专家杰夫·纳弗罗

  黄帝引我到新郑

  大典组织非常专业

  拜祖大典典礼刚刚结束,前来拜祖的人们忙着与黄帝合影,“影像拜祖”被推向高潮。在人群中,一个金发碧眼、高大的男子面带微笑,找人帮忙与黄帝留影,此人是来自美国的杰夫·纳弗罗,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专家。

  “我是冲着黄帝文化来的,我敬仰中国文化。”杰夫·纳弗罗说自己参加过4届奥运会的组织工作,虽然此次拜祖大典的主体是祈福奥运,但更吸引自己的是黄帝文化,“是黄帝把我引到新郑的”。黄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自己不会说汉语,“但是我喜欢中国,喜欢黄帝”。

  组织活动,杰夫·纳弗罗是专家,评价此次拜祖大典,杰夫·纳弗罗说:“非常专业,非常令人感动。”采访的最后,杰夫·纳弗罗又回到了本职工作的角色,为北京奥运会祈福。

  

  英国客人Susan、Christine Hayes

  希望我们的国家也能举办这样的祭祖活动

  双手合十,虔诚地一拜,来自英国的两位女客人Susan、Christine Hayes,向黄帝表示敬仰之情。不是炎黄子孙的她们,为何要拜黄帝?

  “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我羡慕炎黄子孙。”Susan是位中国通,专门从英国赶来参加拜祖大典。来之前,她阅读了很多关于黄帝的书籍,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参加这次拜祖,Susan、Christine Hayes 感觉很荣幸,对此次拜祖印象深刻,也很受感动。Christine Hayes说很向往中国,更羡慕中国人,有这么隆重的仪式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希望她们国家也能有仪式来祭奠先祖。

  Susan和Christine Hayes说,她们对中国人感情很深,支持北京奥运会,更支持两岸统一,她们要更好地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泰国华人潘文通

  虽然泰国生泰国长

  我从来没有忘记过祖先

  手颤抖着,竭力把自己的中文名字写得工整,81岁的老先生潘文通,虽然81年都生活在泰国,却依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写下工整的汉字。

  潘文通说,自己的老家在广东汕头,父亲从汕头到泰国做生意。出生在泰国没有妨碍他学习中国文化,潘文通说,由于自己是家中的老幺,很受父母宠爱,汉语自然没有被落下。父亲在他14岁时去世,自己开始了经商生涯。

  “我从来没有忘记过祖先。”潘文通说,虽然生活在泰国,自己每年都要去汕头老家,但是来祭奠祖先黄帝,这还是第一次,希望有生之年能为祖国做些贡献。

  

  老干部石川

  上次拜祖没能成行

  今天我终于如愿了

  “来到黄帝故里,就算是找到了家,今天参加拜祖大典,感到非常亲切。”菲律宾许氏宗亲总会理事长、菲律宾烈山五姓联宗总会常务理事许瑞德说,得到黄帝故里在新郑的消息后,他一直想回来看看,以表示对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敬仰。

  88岁的石川老家是河南的,他18岁时参加抗战,先后在大别山等从事革命工作,算是一位老“革命”了,后来,他先后任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要职。“到黄帝故里新郑拜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去年,我收到邀请后就想到这里看看,由于身体不好而没有来,今天终于如愿了。”石川说。

  晚报记者谈观感

  生活中的小事,组织者都想到了

  ——文字记者 张柳

  这次活动最深切的感受是,作为一名外场记者,我来到了拜祖大典的现场,却没有看到一分钟的实况转播。而且还有许多人和我一样。

  比如,公厕里打扫卫生的大姐。来的人很多,雨天地面很脏,大家进来又出去,应该会留下一个个泥脚印。但是进厕所时却看到地面很干净,我十分惊讶,接着就看到大姐拿个拖把在那儿不断地拖啊拖。从大典开始到结束,她没出来过。

  雨一直下,一位民警把大盖帽摘下,狠狠地甩了甩,地面上溅起一片水花,他接着又把帽子扣在脑袋上。

  百家姓广场上的几百位鼓手和旗手,就在原地冒雨休息。当听到大典结束的乐曲声时,各个一跃而起,再次欢腾地表演起来。鼓槌每落下一次,就有朵漂亮的水花四溅而出。

  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工作人员,为了保障大典的顺利进行,他们在努力。

  采访中有个细节让人很温馨,女厕所里为大家提供了卷纸。虽然这是个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平日生活中很多公共场所并不具备这一条件。

  有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因此我相信,今年的大典是成功的,而明年的大典会更好。

  

  

  我用镜头和您分享那份激动与感动

  ——摄影记者 张翼飞

  4月8日清晨,不到6点我就从床上一跃而起,直奔前往拜祖大典现场的新闻报道车集结处。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拜祖大典的报道任务了,心情依然激动。因为这一天,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会把目光聚焦到新郑黄帝故里,万众瞩目,而我有幸能在第一现场,能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的人分享那份神圣与庄严。

  出发时,微雨蒙蒙,行至途中,雨已经逐渐变大,下车时,依然淅淅沥沥。“春雨贵如油”,但在今天这样的盛典上下个不停,真是让人有些担心。不过,我在新郑入市口看到,热情的新郑市民披着雨衣,手持小五星红旗,夹道欢迎八方宾朋,笑容感染着车上的每一个人;我在炎黄广场看到,大雨中,舞龙、舞狮的表演方阵依然是威风八面,欢腾鼓舞,不乱方寸;我在故里祠看到,撑着伞给老祖先敬香的归侨们神情肃然,满脸虔诚;我在入场式的通道旁看到,身上缀满勋章的老战士步履坚定,蹒跚学步的小朋友毫无怨言,应邀而来的奥运冠军们更是满面春风,如同雨中绽放的朵朵花束……

  志愿者谈观感

  客人说,淋着雨拜祖先更虔诚

  ——大三学生 梁晓丹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年级的学生梁晓丹本次首次被选入进行政务接待,谈到感受,梁晓丹说,印象非常深刻。她说她带的团队是豫商联合会的团队,有30位客人,其中有一位留着大胡子的客人黄先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拜祖时,由于大雨,现场的人都穿着雨衣或打着雨伞,唯独他一直淋着。问他为啥不穿雨衣,黄先生说:“今天是拜老祖先,不拿东西挡雨,更虔诚。”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