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6版:城市故事
3  4  
PDF 版
不同结婚时代的“三大件”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不同结婚时代的“三大件”

中原网  日期: 2008-04-09  来源: 郑州晚报  
  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个年代的结婚必需品也在不断地变迁。上世纪50年代,结婚基本上不用准备什么,两个铺盖卷到一块儿,简简单单摆一桌酒,就算完事了。60年代,结婚开始有点讲究,按老一辈人的话说,得凑够“72条腿”或“36条腿”,也就是去木匠铺订做个大木床、大衣柜和桌子、椅子等木制家具。而70年代,结婚讲究“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有些条件一般的,只好把尚属于精神消费的收音机省去,但有了前面那实用的“三大件”也算是相当美满了。也正是因为这三大件对人们的影响至深,使得“三大件”的说法一直保留下来,尽管其内容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不断地改变。80年代的“三大件”,指的是电视机(一般都是黑白的)、电冰箱(一般都是单门的)和洗衣机(一般都是单缸的)。

  到了90年代,新房的概念正式出炉,彩电、冰箱、洗衣机一样都不能少,除此之外,象征富裕和时尚的摩托车和录像机(影碟机)也很快搭上了结婚的顺风车。那时结婚的人,婚房大多还是单位分的,装修也比较简单。生活早已度过了温饱阶段、手头有了些闲钱的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精神享受,这个时候,“三金”、“婚纱照”不断提升着档次,喻意“千里挑一”的1001元彩礼成为男方迎娶新娘的必备,并逐渐演化为“万里挑一”。

  到了21世纪初,随着商品房的升温,结婚买房便成了一件大事。“男人要是过了30岁还没结婚用的房,或者是还没有支付买房首付款的能力,女方家里就会很不满,有些注重实际的女生就会另找出路了。”工作已5年的某单位工程师小杨说,他现在还在租房子住,同学们都建议他降低条件,找个有房的女朋友算了。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小杨已经有了一点积蓄,但“估计最多也只能出个房子的首付款,余下的还要办婚礼”。房子成了小杨的压力,但也是动力,“毕竟男人要成为一家之主,还是要多负些责任的。”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文 图为资料图片

  什么在催生“啃老族”

  “谁要是戴上一块闪亮的上海牌石英表,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带女方出门,左邻右舍都会羡慕的。”56岁的杨妈妈回忆当年“豪华”结婚的场面。因为当年在军工厂,杨妈妈结婚很简单,“两个人把被子往一张床上一抱,就算是结婚了”。可如今,杨妈妈却为了儿子的婚事背了6万元的债务。“女方家庭条件还不错,房子是人家买的,我们负责装修和家电,总不能太不像样子。”杨妈妈透露说,现在年轻人个性都强,如果不平等的话,将来很容易落下口舌,说实话,她宁愿和老伴受点苦,也不想让儿子一开始就在新家的地位受到影响。

  从简单地成家到木制家具的配备,从自行车的体面到录音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行头,再到当下的“房子、车子、票子”。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杨妈妈的儿子说:“我们那年代(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结婚一般都讲究一步到位,首先最大的支出是买房,而且希望买个尽可能大的,我们的房是三室两厅。我们俩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婚礼这件人生头等大事,双方父母都特别重视,自然在经济上提供鼎力支持。而我们工资虽然也不算低,但开销也大,几乎月月光。”

  如今,对很多年轻家庭来说,生女儿成了一件乐事,除了因为人们观念的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女儿可以减轻经济压力——将来是要嫁出去的,不用准备婚房,轻松又省心。有一对年轻夫妻前不久生了个女儿,马上就去买了辆车,原因就是不用给孩子准备买房钱了。

  岳新(化名)和李萍(化名)相恋4年还未跨入婚姻殿堂,说起两人为结婚准备的“几大件”,两个人一脸忧愁。岳新是一家公司的设计师,月收入2000多元;李萍是一家中专学校的老师,月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按郑州目前的房价每平方米4000元来计算,两人不吃不喝,一个月的工资勉强能买到一平方米。

  两年前两人便决定执手偕老,但婚期却一拖再拖。岳新家境很一般,拿不出太多钱来支持他们,李萍家相对好一些,但岳新不愿意让女方买房,两人商量着,凭借着两人的工资,不靠父母,先把钱赚够,然后再结婚。可两年之后,两个人彻底绝望了。“工资涨,房价也涨,房价涨得比工资还快,要靠自己一次性买房,实在是买不起了”。

  曾有一段时间,李萍一面抱怨房价太高,一面怨恨自己没有能力。两个人的感情也由此出现了小小的摩擦。最终还是李萍的父母拿出了钱,帮他们付了首付款。他们俩存下的那一点钱用来筹备婚礼和分期付款。

  一不留神就成了“啃老族”,岳新和李萍也很无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