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盛典千人齐诵中华文化经典名篇 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 记者 赵克 图 |
|
□晚报记者 孙娟 李萌
本报讯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炎黄广场宛若大型书斋,千名学生吟诵中华名篇,刹那间,万名海内外嘉宾犹如回到古代,切身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髓。4月9日,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系列活动之一、首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开幕式在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举行,万余名海内外华人参加了这场盛事。
黄河岸边惠风拂面,经过前一天春雨的洗礼,昨日的炎黄广场显得更加庄严肃穆,高达106米的炎黄二帝巨塑巍然屹立,凝望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炎黄子孙。
开幕式由郑州市市长赵建才主持,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致欢迎辞,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宣读祈福辞。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张思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张文彬,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德润等。
随后,广场对面的祭坛上面,1000名身穿黄色宽袍大袖汉服、头戴黄色高冠的中小学生,立于祭坛祈运石上,高声吟诵中华文化经典名篇《大学》和《道德经》。
祭坛中央,60位身穿红色汉服的少年弹奏古琴,书声配着古乐声,让在场的人无不感觉震撼,有些老人甚至轻声跟着朗诵。“啊,太壮观了,很久没有听到有人读这些篇章了,很小的时候读过,中华文化不能丢,这些一定要传承下去,回去我也买书给我的孙子读。”来自泰国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丁文志激动地说。
之后,张思卿宣布首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开幕。顷刻广场前空地黄橙红绿蓝五彩烟幕腾起,彩带飘扬。一场传统文化大餐在嘉宾和群众的热切期盼下、持续到4月15日的炎黄文化周拉开帷幕。
炎黄文化周期间,市民可欣赏到黄河澄泥砚、核桃古雕、皮影戏、大平调、河南坠子等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6项民间绝艺。
看点一:炎黄文化
开创了农业的锄耕时代
在炎黄广场旁的第一展区是炎黄知识展及全国炎黄旅游景区(点)图文展,精彩的图片和鲜活的文字向市民详细介绍了炎黄知识。
我国历史的开端,素有三皇五帝之说。炎帝为五帝之一,关于炎帝的历史功绩,其中主要是发明了农业,炎帝继伏羲氏而兴,教民农耕,播种五谷,率领古代先民由落后的渔猎采集进入耕种的农业生产时代,被后人称为“神农氏”。为提高农耕效率,炎帝发明了农耕工具,开创了农业的锄耕时代。
看点二:奥运展区
北京奥运巡回展来到文化周
第三展区是北京2008奥运会工作巡回展(郑州站),这项由奥组委主办的活动,展出了300多幅图片,100多块展板,生动翔实地展现了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的进展情况。“‘水立方’太漂亮了,我今年一定要去看奥运会。”前来参观的中学生张媛媛说。
看点三:稀有戏曲
皮影戏稀罕,皮影能收藏
在第四展区的民间绝艺、绝技演出中,“桐柏皮影”让许多市民觉得挺稀罕的。它发祥于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目前,中国皮影戏共分为河南、山西、陕西、唐山四大流派。其中河南皮影戏以南阳桐柏县皮影为代表。
民间艺人岳秀良说,桐柏皮影戏唱词通俗,皮影制作精巧,而且富有装饰性,也成为旅游者收藏的艺术品。
看点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个精品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文化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区,共有30个展出项目,主要有灯笼张、民权画虎、秦氏绢艺、面塑、风筝、木雕画、景泰蓝、蝴蝶花、上蔡核桃雕花工艺等,市民们在各个展台前驻足观看,也可购买一些具有河南风情的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