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电影”《盲井》至今仍然没有公映,导演李杨的“盲系列”电影之《盲山》11日将在国内上映。昨天下午,新作《盲山》率先在郑州首映,李杨继续着处女作《盲井》的风格,关注的还是社会边缘人物。 晚报记者 梁晨
《盲井》姊妹篇讲“拐卖”
导演李杨曾凭借处女作《盲井》在2003年柏林电影节拿到个人贡献银熊奖,先后获得30多个国际电影节奖项。作为《盲井》的姊妹篇,《盲山》关注的依然是社会底层的故事,讲述女大学生白雪梅被拐卖到偏僻山村给当地村民做老婆,尽管想方设法逃跑,但在一个大多数村民均为法盲的山村里却难以逃脱,还被迫生下孩子,多年后才被警察解救。
昨天,记者联系到《盲山》的策划方励,“电影拍完后一直被禁,有关部门审查了3年多,解禁后就在戛纳入围决赛”。这也是李杨从“地下”转入“地上”首次登陆国内大银幕的作品。据了解,《盲山》全部拍摄在陕西周至县殷家坪村,其中只有两位专业演员,大多数演员都是陕西当地的村民,以及一些真正被拐卖过的妇女。
《盲山》惹来观众“叫骂”
在观影过程中,导演李杨用纪实的手法淋漓尽致刻画贫困边远山村村民道德良知的沦落,记者身边不时响起议论声。“这些村民简直不是人,比野兽还野蛮!”当看到父母帮助儿子强行脱掉白雪梅的衣裤,怂恿儿子强奸,把被拐卖的女大学生当生育机器,一位30多岁的观众愤怒地骂出声来。
“太震撼!怎么能对同类进行这样惨无人道的摧残,他们不只是愚昧,不只是法盲,抓住一个枪毙一个。”有一位年轻女观众走出影院称自己“恨得牙根疼”。
“盲”比瞎更让人痛心
对于“盲”系列三部曲,李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盲井》讲男人,《盲山》讲女人,随后拍摄的《盲流》把视线转向中国200多万流浪儿童,“山不可能是盲的,井也不可能是盲的,这只是一个符号。盲跟瞎不同,盲更多的是心灵上漠视的东西,而瞎是生理上的缺陷”。
“虽然大家都知道逃亡和拐卖妇女的案例,但我相信很多观众看到《盲山》后心灵会有一种震撼,那是故事背后人与人关系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互相利用的关系。”李杨解释说。
此外,在《盲山》上映期间,本报与奥斯卡影都联手推出“关爱大学生、优惠看《盲山》”活动,凡是持当日郑州晚报到奥斯卡影都购票,一律享受25元的特价。
盲的何止山
《盲山》没有一丝阳光,没有什么艺术加工,镜头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剥开事实,把血淋淋的现实呈现给观众。
白雪梅这样一个家境贫寒、负担沉重又急于找工作的女大学生,被两个貌似和善的人贩子以7000元的价格卖给陕西山村农民做老婆,残酷的现实开始折磨这个涉世不深的女孩。在这个黑暗世界中,雪梅为了40元钱做逃跑费用,她可以跟任何男人苟合,身体已经是她最值钱的工具,一次次逃跑,一次次被追捕、毒打。
闭塞的山村,所有人都成为雪梅重获新生的敌人。人贩子为钱卖她,娶不起老婆的“丈夫”为传宗接代买她,这个经常发生买卖妇女的村子自然地就为他们的集体利益结成联盟,“丈夫”的漠然,村民的漠然,村主任的漠然,邮递员的漠然……所有的一切与文明有关的痕迹连同那座永远也出不去的大山一起,那些和她一样被拐卖来的女人对她和自己所经历的不幸都表示妥协,整个山村都弥漫着一股半腐烂的味道。
《盲山》中强奸、自杀、偷情、解救、遇阻涉及各种社会问题,扣人心弦,画面和情节衔接得滴水不漏,力求真实的风格,也许我们在大骂这些村民愚昧的同时,也能够发现金钱在人身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正如导演李杨所言,盲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东西,跟瞎不一样,瞎是一个生理上的东西,一个是叫盲目,瞎是目和害,你眼睛有了病,就害了,盲是心中的。有些事情大家天天都可以看到,但却视而不见,觉得是正常的,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出出悲欢离合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可能就是因为视而不见,可怕的事情我们才把它常态化。盲的何止山,更多的是我们的心灵。 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