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9版:大视野
3  4  
PDF 版
读了4年半论文一直没通过,曾两次延长毕业时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复旦44岁博士生倒在书桌前
读了4年半论文一直没通过,曾两次延长毕业时间
背负五座大山:论文、课题、就业、家庭、经济
中原网  日期: 2008-04-16  来源: 郑州晚报  
  他在复旦大学这个宿舍已经待了4年半
  2000年武大研究生毕业照
  44岁的复旦大学博士生李开学,在新学期开学不久死于书桌前。这个博士读了近5年,两次延长毕业时间,背负着论文、课题、就业、家庭、经济五副重担的大龄博士生,倒在梦想的曙光就要来到他身边的黑暗中。

  梦断

  熬了4年半差仨月就能毕业

  3月5日下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以下简称国关学院)政治学博士郑明给大师兄李开学发了份电子邮件,说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党校次日来复旦招人。在这份邮件里,郑明告诉这位正在找工作的大师兄,如对这个单位有兴趣,记得第二天下午去谈谈;同时,受导师之托,他顺便提醒这位博士就读已经延期快2年的大师兄,要尽快和导师联系,因为博士论文预答辩已经预定在3月20日进行,而导师马上就要被复旦抽调去井冈山干部学院讲学一年。

  李开学住在复旦北区138号502室。从2003年9月考入复旦起,他已经在这个地方住了4年半,如果没有意外,通过这个月的论文预答辩以及随后的盲审和正式答辩,他将在3个月后拿到博士学位顺利毕业。

  失去联系10多天才被发现

  郑明是打不通李开学电话才转发这封邮件的,他们已经联系不上这位大师兄10多天了,这期间李开学的手机关机,宿舍电话没人接,但蹊跷的是,每天晚上能看到502室的灯始终亮着。

  直到当天深夜,郑明依然没有收到李开学对这封重要邮件的回复,晚上11点多,郑明和李开学的另一位师弟郭湘一起去502室找他,从敲门到使劲打门,屋里始终悄无声息,门缝里依旧透出橘黄色的灯光。已经有不祥预感的郑明马上找到复旦北区宿舍管委会,一个叫罗健博的老师迅即找来保安打开门。

  郑明回忆,门打开后,自己走在后面,师弟郭湘第一个冲进宿舍,见李开学坐在电脑椅上,背对着门,鼠标悬在桌缘,电脑还开着,李的头歪在一边,仿佛睡着了。此时的李开学双目紧闭,脸色已经发黑。

  120和警方于3月6日凌晨先后赶到。警方的现场勘验笔录显示,这个44岁的博士生,被发现时已经死亡多时。警方现场勘察结论排除了他杀,但对死因和死亡时间没有做出结论。郭湘说从现场看大家都觉得比较符合猝死的特征。

  10万字的论文还是初稿

  郭湘肯定,从2月22日起李开学就再也没有下过学生公寓楼,因为事后检查他的学生校园卡,公寓门禁电脑显示,他最后进入这个学生公寓的时间是2月21日晚上8点31分。李妻谢芳从电信公司调出的通话记录单也显示,李开学手机出现的最后一次有效通信记录,恰是这天晚上9点43分40秒发出的一条短信。而李开学的常用邮箱也显示,信箱里最后一封已读邮件,是他在江苏泰州工作时的同事施劲华发来的问候信,2月21日后所有26封邮件都显示“未读”。

  那天正是元宵节,这所著名的大学刚刚开学。一位在复旦步行街吃饭时结识李开学的国关学院博士后刘守刚,事发后在博客里感叹“开学了,开学却不在了”。那天也是李开学最后一次和谢芳联系,他在短信里劝慰妻子,毕业了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周前,回家过春节返校的他和妻子在武汉分别,坐在火车上的李开学,穿着妻子买的黑色外套和深灰色羊毛衫,去世时他身上穿的也是这身衣服。

  清明节前夕,李开学的妹妹李咏笛到公寓502室收拾李开学的遗物。48000字的《干部人事制度》初稿仍躺在他的电脑里,如果没有意外,将被他修改后作为建国60周年的献礼,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一书于明年出版。近10万字的博士论文初稿,也躺在他的电脑里,仔细看过这篇初稿的郭湘说,尽管体系尚不完整,某些章节还不连贯,但资料收集翔实,看得出来花了不少工夫,倘若不出事,这次通过预答辩没问题。

  不解

  如果不读博已是处级了

  2000年7月,作为武大的优秀硕士毕业生,法学硕士李开学被江苏泰州市外经贸局作为人才引进,当地答应解决家属工作、孩子上学和房子问题,谢芳和儿子李挽澜因此相继来到泰州。谢芳喜欢翻看那个时期的照片,到3年后李开学再考入复旦读博士之前,好不容易团聚的一家三口,在这个苏北小城留下了甜蜜的回忆。

  这3年里,李开学留给他的前同事施劲华的最大印象,就是一直在看书复习,没有人知道李开学放弃这段安逸生活脱产读博的原因。而他的硕士导师施雪华则认为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一直是对做学问比从政更有兴趣。

  已经定下来去福建某省直单位做公务员的郑明,则感叹大师兄“选择失误”,倘若留在泰州做公务员不走,也许早已经是处级干部了。

  得知李开学出事后,浦兴祖当即赶到现场,看到惨状后,老泪纵横。“要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经济压力、就业问题”,浦兴祖感叹这是现在读博士的三座大山。

  疑问

  为啥3次都折在预答辩这一关?

  2003年考入复旦的李开学,是政治学教授浦兴祖曾经带过的10名博士生之一。浦兴祖和郑明回忆,李开学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研究,经过讨论最后定为相对准确一点的《超省级结构研究》。

  按照复旦的规定,博士论文要过五关,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论文盲审、答辩。浦兴祖的苦衷是,这个开山大弟子的论文,始终没能通过预答辩这一关。一直到李去世,4年半时间,他只看到过李提交的博士论文的一个章节,那还是在2007年3月的一次预答辩现场,这也是李开学唯一参加过的一次论文预答辩。

  李开学拿着这一章论文直接来到现场,表示要在预答辩通过后的1个月内拼一下,把后面的4章赶出来参加盲审。浦兴祖回忆,预答辩席上一位陈姓老师不同意,对李开学说,开学啊,还有两三个礼拜你怎么拼?要拼4章,你会把命拼掉的,你还是推迟吧。

  一年前这个后来被指称一语成谶的细节,也给担任现场记录秘书的郑明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回到座位后的李开学随后陷入短暂沉默,嘟囔了一句:“不让我试着冲一下,我还不如退学呢。”郑明很清晰地记得,听到这话他怕事情闹僵,赶紧扯了扯大师兄衣角。

  预答辩结束后,一位老师对浦兴祖说,今天有的同学本就不应该来参加答辩的。对这一隐晦的批评,浦兴祖有点恼火,他当场回应说:“又不是我要他来的,他自己只写了一章就跑到现场来了,我又不能说不要他参加。”

  郭湘说,今年65岁的浦兴祖,是大陆恢复政治学后的第一批政治学者,却在复旦的博导资格评定上颇历坎坷,直到2003年1月才获最终资格认定,对此有几分敏感,当可理解。

  这是李开学第3次折在预答辩这一关上。而此前的3年,他的相当部分时间,都在参与浦兴祖主持的国家“九五”社科重点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并担任第一卷副主编。这也是李开学出事后,网络上出现“复旦博士被逼死在书桌前”声音的主要原因。

  课题和论文时间相冲突?

  浦兴祖承认自李开学2003年考入复旦始,就已进入这个课题,另外两名博士生郑明、王芳也随后参与进来。浦兴祖一开始即对李开学提出要求,希望他把做课题和写论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做到两不误。在得到家属授权进入李开学工作邮箱后,记者发现其往来邮件也显示,自进入复旦以来的3年时间,参与这个课题成为他的主要工作。

  对网络上认为导师让李开学做课题影响了做博士论文的看法,浦兴祖觉得委屈。郑明回忆,其实此期间浦兴祖曾经两次让他悄悄传话征求李开学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放弃课题集中精力做论文。浦兴祖解释,之所以不对李开学直接说,是担心伤害这个年龄最大的大弟子的自尊心。

  但李开学每次的答复都是“问题不大,有信心搞出来”。“我是湖北人,老师放心,我们湖北人都很剽悍的!”浦兴祖对李开学的这个回答印象很深。

  2007年1月初,浦兴祖决定对课题组人员展开重大调整,明确要求李开学和郑明、王芳等三人都退出,集中精力做论文,浦说这次李开学终于表示“很高兴退出”。由是,李开学原来担任第一卷副主编的课题,只完成了《干部人事制度》一章的初稿。

  但延迟了一年的李开学,还是放弃了2007年秋季的答辩。直到那次预答辩前,浦兴祖未能看到李开学的论文。

  和导师不和才通不过?

  郑明分析,2007年初发生的那幕戏剧性的预答辩,也许给李开学留下了对导师浦兴祖的心结。

  在2007年底,浦兴祖曾在《文汇报》上撰文称应当研究对策来保证当前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而李开学去世前夕元宵节晚的那次节日聚餐上,李开学也曾对参加聚餐的师弟郭湘抱怨,导师不让他论文通过,是他老没法毕业的原因。

  2008年3月的论文预答辩,是李开学2年博士延长期间的最后一次机会。这段时间的李开学,深居简出,其压力可想而知。

  悲伤和叹息之余,郑明他们又为这个大师兄的论文迟迟出不来颇为困惑。郭湘分析,论文出不来,无外四个原因:对自己要求太高,不想混;假定论文题目很难,学力不够;其他事情耽误了,包括课题和兼职等;本人很懒,不想写。郭湘目前能肯定的是,李开学绝不是因为最后一个原因。

  他的硕士导师之一施雪华教授也难以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过去表现还不错的弟子在这5年的博士生历程中步履维艰,甚至最终把命也搭进去了?(文中郑明、郭湘、王芳为化名)据《南都周刊》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