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城市故事
3  4  
PDF 版
郑州的汽车时代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郑州的汽车时代

中原网  日期: 2008-04-16  来源: 郑州晚报  
旧时的黄包车

  明天,全省84家省直机关上万名领导干部和职工,将放弃“座驾”,改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班。4月份是我省的“节能宣传月”,为体验能源短缺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不便,省直机关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将4月17日定为“绿色出行日”。自2007年9月22日我省郑州等八城市第一次实施“无车日”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汽车——这个工业时代的产物带给人们的利与弊,甚至有人说,这预示着郑州即将从前汽车时代迈向后汽车时代。

  开车是一项基本技能

  据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8月,郑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在112万人以上,每年新增机动车驾驶员12万,其中约有20%是在校学生。

  4月10日下午,东风路某驾校,排队等候练车的学员在闲聊。“前天,晚上8点到12点的夜班已经开了,本来以为不会有什么人,结果人还挺多的。”刚从车上下来的郑宇不由得感叹起来。是啊,现在学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前几年学车也热,但还局限在岗位需要,这两年开车已成为和电脑一样的基本技能。

  郑宇今年26岁,从事销售工作,他之所以学车是受到了刺激。“不会开车真的很没面子。有一次经理让我去帮他办件急事,当经理把车钥匙扔给我时,我说我不会开车,你不知道经理当时的眼神有多奇怪,好像是《寻秦记》里项少龙看战国人的那种眼神”。

  如果说前几年考驾照是种时尚,那现在打算学车的人则近似“扫盲”。难怪有人说,驾驶执照是现代人的“第二身份证”。

  据郑州成功汽校的招生人员介绍说,春天不冷不热,正是学车的好季节,现在报名的学员很多,以往学车者以青年人居多的局面已被打破,除了高校生以外,女性以及“4050”的中年人都成了学车一族。

  “学开车是为了方便生活,像做饭一样。”40多岁的家庭主妇姜女士如是说。姜女士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工作,儿子在上初中,丈夫做生意经常不在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里又买了辆小排量车。“因为自己不会开,外出时就必须再拉上一个人做司机,如果他们没空儿,那我就只好取消或骑自行车去,很麻烦。自己会了,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多自由”。

  “我的父母都在周口,等学会了可以经常开车回去看他们。”因为一辆车分配的学员很多,轮一次基本要一个小时,姜女士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就把给儿子织了一半的毛衣也带到了驾校,真是位聪明、贤惠、孝顺的现代新女性。

  私家车逐渐成为大众的代步工具

  “作为一个现代的都市青年,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有要成为有车族的梦想。”河南司法警官学校的小郑坦然地说,“成为有车族不光是面子上光鲜,还会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

  关于这点,刚成为有车族的杨杰深有体会。“去年国庆节新车进家门,到现在正好半年。当初买车用的是丈母娘的钱,虽说我们每月还1000元给她老人家,但回想有车后的生活,还是挺值的!可以借用两句广告词:出乎乐观、味道好极了!”

  杨杰家住东风路文化路交叉口附近,而妻子公司在桐柏路航海路交叉口附近,平常坐公交要转一次车。迟到一次罚款50元,每月迟到3次奖金就没了,所以好多次她不得不中途下公交打车。“有车后,我担负起了接送老婆的任务,走城市边的道路基本不堵车,原来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现在二三十分钟就到了。早晨也不紧张了,可以舒服地吃顿早餐。”

  拥有一辆私家车曾是许多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梦想,如今,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实现了这个梦想。人们对汽车观念的转变,从妒忌到热情追求再到坦然欣赏。“3年前的郑州,跑在街上的大部分还都是红色出租、黑色或白色的小轿车,偶尔出现一辆进口车,准会吸引大多数人的目光,并伴随几声惊呼。可前几日,和一个朋友在花园路看到一辆保时捷卡宴从身边呼啸而过时,朋友并没有很惊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见过好几次了,这车不是太贵,不到100万就能拿下”。郑州人观念的转变由此可见一斑。

  “车间”成为第三大生活空间

  “中原第一城的气概,一马平川的绝佳路况,却很难孕育出庞大的私家车拥有队伍。月入2000元的一个中原人士,用按揭的手段购买一辆私家车用以玩耍,几乎是天方夜谭。自驾游、假期、草原、山水,这些在成都司空见惯的字眼,在中原人眼中却意味着奢侈,不仅是因为地理条件所限,更是因为‘走得不远,心才不够远’。”曾几何时,其他城市的人们还在“嘲笑”郑州区区4.5万辆私家车的窘境。

  2007年4月,一本旨在帮助人们“享受车里时间”的有声杂志《车间》在郑州诞生了。而一个多月后,车管所公布了郑州机动车突破百万的消息,截至2007年5月25日,郑州市的私家车为71万辆,占机动车总量的70%。

  “除去周边县市的私家车及其他类型机动车,目前郑州市内真正的私家车(私人小车)数量应该在16万~18万辆。”《车间》杂志的创办人张伟说,“私家车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路上’已是一种日常状态,如何更有意义地度过这段时间,正是《车间》想要告诉人们的。也正因迎合了有车族的口味,《车间》在创刊一年来得到了广大车主的认可。”

  “车里时间就是车间。”对词语意义的颠覆正像汽车对人们生活方式的颠覆一样,车内空间正逐步成为有车一族继家庭和办公室之后的第三大生活空间。24岁的田子昆在老爸的赞助下成为了有车族,他说他的朋友几乎都是有车族,有的是父母赞助,有的是自己贷款。前几年,购车群体主要集中在有一定经济基础、35岁以上的人士。如今,顾客的年龄逐渐降低,像田子昆一样的80后成为车市的新生力量。从早年间奇瑞QQ的一举成名,到如今两厢车的市场热销与新车频出,都印证了80后这股新势力的影响。

  为了讨女朋友欢心,田子昆特意给车子装饰了一番,就连前面的挡光板和后视镜都多了只可爱的小熊。“很多年轻人买车,‘玩车’的意识更甚于‘用车’。这个原本用来衡量身份的工具到了年轻人手里,成为展示他们自由个性的私人空间,也正因为此,改装车的生意逐渐火爆,大街上也随处可见个性得有些怪异的车子。”某汽车销售公司的孙经理一语中的。

  黄包车时代

  郑州最早的交通工具是木轮畜力车、脚驴等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成为有车族就已被视为一种时尚、一种身份了!孔子就是这样。春秋时期,人们要学习“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御”就是驾车。而孔子在乡校(相当于现在的义务教育阶段)时,就学会驾车的本领了。当然,孔老夫子的车是马车。古代郑州的城市交通工具主要依赖的就是木轮畜力车、脚驴和手推独轮车。

  1908年,京汉、汴洛铁路相继通车,郑州开始形成以私营黄包车为主的客运。除部分被长期包租的黄包车外,大部分黄包车都是走街串巷,议价收费,因为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多是商贾富豪享用。而辛苦的车夫备受车行老板的压迫,生活十分贫困。1948年10月郑州解放时,尚存黄包车340辆。

  民间客运在解放后得到较快发展,1949年成立人力运输黄包车大队,共有黄包车192辆。1954年1月19日郑州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开辟线路3条,2月1日正式营运。全市的黄包车在这一年也被全部改装为脚踏三轮车,与公共汽车一起承担市内的客运任务。

  1955年郑州三轮车合作社正式成立,有三轮车270辆,到1958年全市脚踏三轮车有618辆,1959年市三轮车客运站将16辆脚踏三轮车改装为轻骑型机动三轮车,购买小轿车3辆,从此掀开了郑州机动出租车的历史。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在公共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种方便的个人交通工具迅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那就是自行车。

  前汽车时代之特征

  汽车开始让我们感到拥挤

  1978年,郑州市的机动车才有2万辆,包括汽车、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等,这一过程用了数十年时间。上世纪80年代起,郑州市拥有的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到2000年达到40万辆,这个过程用了20年。但从40万辆到100万辆,郑州仅用了7年多时间。

  汽车给人们带来了各种方便的同时,其自身缺点也是难以克服的。“交通堵塞、停车场匮乏、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摆在看似风光的‘汽车时代’面前。”省委党校的库世昌说,“在欧洲,人们不会因为驾驶小排量汽车而受到各种歧视,在美国幼儿园的孩子会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这些上百年来汽车发达国家积累的经验,其中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和谐社会呼唤和谐交通,我们的城市管理应确立绿色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素质。”

  几年前,当代著名国际建筑师、美国哈佛大学规划系主任莫什·萨夫迪曾写过一本流行一时的书,叫《后汽车时代的城市》。在萨夫迪的眼中,一个现代城市的发展阶段包括前汽车时代与后汽车时代。在前汽车时代里,汽车塑造了城市,但也将城市塑造得再也离不开汽车。

  萨夫迪认为,前汽车时代注定是一个日益拥挤的时代,因而也将会是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的时代。这一点似乎已被郑州人所体会。“很多时候到市区采访,电动车比汽车快得多呢!”某媒体的记者说。而很多人,为了避开上下班高峰,只得在单位多待些时间再走。

  后汽车时代之特征一

  放弃造成环境压力的小汽车

  那什么是后汽车时代呢?在后汽车时代里,城市建设将以人性主义作为重要理念。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因有方便快捷的通用车、运送机以及宽敞的步行道路,而自觉放弃给城市造成环境压力的小汽车,城市的发展道路将由此发生根本转折。讲起西方发达国家现在已进入后汽车时代,比如瑞典等欧洲国家率先在城市里开通自行车直行道,库世昌很是羡慕。

  “中国目前还处于汽车时代的初级阶段。”河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说。

  新世纪以来,从电器到IT,从摩托车到汽车,科技的发展、物品的丰富让人感受到一个伟大的时代,它是如此平凡且多姿多彩。

  可是中国是从自行车时代直接进入电器和IT时代的,美国在轿车进入家庭的20世纪20年代,连IT业的影子都没有过,美国人是开着汽车创造IT时代的,中国人则要在进入IT时代后,重补汽车体验一课。也正是这样,导致中国人产生许多错位思考。在对于轿车的观念中,过去20年中人们将它作为权力、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它是显示身份的器物,直至今天依然。

  针对现状,谷所长认为:“可以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公众进行积极引导,但如果人为控制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私家车消费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将会是拉动GDP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西方国家进入后汽车时代也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学习借鉴,未雨绸缪,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引导正确的汽车消费观,以减少汽车带来的弊端。”

  后汽车时代之特征二

  让自行车回归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公交自行车”是去年10月份起被郑州市民熟知的。半年来,自行车租赁公司买了500辆车,先后定了几个开业日期,至今还处于半歇业状态。“公交自行车”上不了道,问题很多,但不可否认,“公交自行车”确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支持“公交自行车”的市民王先生说:“在现代社会中,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节能、环保、零排放,又健康时尚,所以自行车应该回归生活。”王先生和女儿都是自行车爱好者,每到周末,他都会和女儿一起进行市郊自行车游。在郑州,像王先生这样的骑行爱好者很多。“我是在景区受到启发才买的自行车。”某装修公司的张总从汽车后备厢里拎出漂亮的折叠自行车说,“有一次带妻儿去鸵鸟园玩,他们租了一辆两人共骑的自行车玩。看着他们嬉闹,我突然想起小时候骑自行车的事。”

  1980年,张总刚上初中。作为升学礼物,他得到了人生中第一辆自行车——一辆黑色的二六型男车。“在那时可算个大物件了,大概一二百元吧。”直到今天,张总还清楚地记得那时骑着新车的威风劲儿,“那感觉就像现在有汽车一样,1984年,邻居家一个哥哥去谈恋爱还要借我的自行车呢。”可他也记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开始远离自行车了。“自行车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健身工具和代步工具。”

  从自行车时代到汽车时代,再到后汽车时代,自行车应该回归现代人的生活。这将是越来越多郑州人的想法。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