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6版:城市故事
3  4  
PDF 版
汽车时代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汽车时代

中原网  日期: 2008-04-16  来源: 郑州晚报  
  带给我……

  开车到一定程度,

  有些厌恶

  陈勇 35岁 公务员

  我现在基本不怎么开车。开车到一定程度,真是有些厌恶。开车久了,身体受影响很大。首先坐姿对腰部肌肉和脊柱影响很大,开的时间久了,腰酸痛,腿脚都感觉很麻木的样子,不灵活了。我这两年每天早上都在公园练功,对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很敏感。大多数人就不一定能这样见微知著,身体的一些微恙都被忽略,等意识到的时候也已经晚了,比如腰肌劳损、颈腰椎病什么的,多是长期久坐、用力不当造成的。

  三四十岁这个年龄,身体是第一位的。我觉得在市内开车不如走路,既健身又环保,还可欣赏街景。当然,如果要去比较远的地方,开车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计划要到市外,或者来了重要的朋友需要接送等。

  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搞“无车日”,我举双手赞成,因为我早已经执行个人无车日了,平均一星期有四五天都是无车日。我最难以理解的是那些所谓的时尚人士,天天紧赶慢赶的,好像时间永远不够用,与其挤时间开车去健身房,还不如步行回家呢。再远,一个小时足够了吧。

  随着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大,其产生的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也在增加,作为一名郑州市民,我觉得,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响应号召,节能减排,环保出行。尽量少使用汽车,减少尾气污染给我们的城市造成的环境压力,给我们的城市多放几天假,让我们的城市空气更加清新,城市环境更加亮丽。

  曾经骄傲的汽车兵

  张建国 54岁 驾校教练

  1970年,16岁的我参军了。新兵连结束后,有一天连长告诉我

  们说,团里小车班需要司机,要从我们这批新兵里挑两名优秀的去学开车。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开始活动,我当时想,这么好的事怎么也不会轮到我,于是也没太在意。没想到,最后竟然有我一个名额。你不知道当时大家有多羡慕呢!

  小车班一共就4辆车,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待遇了。听说县委不过有一两辆车而已。那时候的司机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从开车到修车,什么都要会。转业后,我到了郑州运输公司,后来辞职自己办过运输公司,现在又做了教练教人开车,和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

  现在的汽车应用了很多新技术,开车简直像娱乐一样。去年上海车展还出现了自动停车技术,如果这项技术推广开来,现在让学员们头痛的“倒车入库”将会变得轻而易举啦。

  记者手记

  采访过程中,突然想起“百匹骡马驮滇茶进京”的行动。我们已不可能回到过去的马帮时代,只能有限地抵抗工业文明的异化。比如,重新把马帮文化擦亮,扬起马鞭行走在另一条缓慢的、飘着茶香的金光大道上,让全中国、全世界困倦得把握不住方向盘的人听到嗒嗒的马蹄声,悟到在这个多元化时代,脚下的路应该不止一条,可以走公路,也不妨走马路或羊肠小道。

  汽车工业是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产业。汽车技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汽车的发明充满着浓浓爱意——1886年为纪念妻子43岁生日,戴姆勒订购了一辆马车,并装上他的立式发动机。不管汽车技术如何发展,希望带给我们的是越来越多的美好。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文

  我的心被困在了这个铁家伙里

  库世昌 32岁 中共省委党校

  似乎就是一个“围城”,没车时羡慕有车族,认为汽车不仅方便而且彰显身份,购车之后,烦恼随之而来,交通拥堵,停车费、养路费居高不下……好不容易从一个泥潭中挣扎出来,又陷入了另一个无尽的深渊。

  3年前终于有了私家车,初尝有车族的方便和优越:安排日程时减少了公交车和天气的影响,可以舒适地享受“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其次,逐渐扩大了社交圈子,感觉郑州突然变小了,给工作学习带来了方便;偶尔还能约上三五好友“炫耀”一番,然后驾车到市郊景区出游,每逢佳节,更免不了回老家载上父母尽尽孝心……总之,从此出门不必考虑让座,不必忍受车厢内因拥挤和各种体臭、汗臭夹杂而成的气味大餐,也不必下了公交车再走一大段回头路,还得冒着生命危险穿过宽宽的马路。

  可接踵而至的便是麻烦。

  不敢上网:买车前总是上网看车价,现在不敢看了,怕降价。维修:三天一小擦,半月一碰刮,车头有些缩,车门有些凹,车尾旧伤添新伤,交警同志认识了不少,真不知是俺技术不好,还是世界太小。停车像做贼,开车心跳快,修车总是没完没了,经常害得“双休日”成了“双修日”。油耗:烧得自己心疼,刚买车时93#乙醇汽油3.51元/升,才过两年有余,93#汽油价格一路攀升到了5.16元/升,每个月油钱平均花费从400元升到了600多元,现在物价上涨得厉害,为了节省开支,只得“升升计较”,能少开就少开,能少载就少载,出远门更要算计,收费站的密度堪比长城上的烽火台。堵车和停车同样让人烦恼,郑州市区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8.4%的速度增长,高峰时段市区堵车越来越严重,车速越来越慢,油耗越来越高,几乎成了“不堵不正常”,一些自行车和电动车在快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闯来闯去,因此自己的耐性近几年也提高不少。

  车越来越多,可车位却越来越少,开到目的地之后经常为找一停车位花费十来分钟。有一次去花园路办事,将车停在一个曾经收费的停车场,结果出来时发现车玻璃上贴着罚单:因违章停车被罚了200元,既然不允许停车,怎么不贴上明显标志告知呢,以后到底该去哪儿停车呢?除上述费用,还有一些固定支出(如保险费、养路费、车船税)和弹性支出(停车费、路桥费、洗车费)及意外支出(违章罚款、车辆损坏维修)也越来越难以承受,总感觉身上钱少,没钱不敢出门。一年下来,养车费用不低于1万元。

  有人说:年轻人该有辆车。我终于有了,可也感觉心态已不年轻了。我的心早就被困在了这个铁家伙里,不再自由。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