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7版:独家连载
3  4  
PDF 版
老坟岗
女人事
反贪局长
我要富贵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老坟岗

中原网  日期: 2008-04-18  来源: 郑州晚报  
  话说郑州

  老坟岗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100多年前,蒸汽火车隆隆地拖来了老坟岗商业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酿成一片滚滚红尘。这一切的高度集结,使老坟岗成为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和折射历史映像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郑州及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浓缩版。

  这块荒野土岗成了回民义地

  时光倒流到200年前,郑州老城西门外,是一片岗坡地,杂树丛生,荒草齐腰,坡下有一条小河绕城墙一泻向东。一个晴天朗日,一群伊斯兰信徒依坡傍水埋葬了“默穆都哈”这位西域阿拉伯传教士。传教士被信徒尊为“真人”,墓碑上刻着涂有草绿色伊斯兰语的墓志铭,译成汉文是:“啊,墓中人,天使也,得无忧无虑。”神奇而浪漫,正如他只身从西域来东土传道游历一样。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个叫玄奘的河南偃师人,1000多年前,他曾影孤形单,由东向西取经。玄奘是中国的“三教九流”,默穆都哈是“洋江湖”,他们都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埋葬西域真人的荒岗叫野鸡岗,坡下的河就是现在的金水河,1939年底河道才改经现在的大石桥而向东流的。

  老坟岗区划:东起二七路,西至铭功路,南起解放路,北至太康路郑州老城即西大街向东,虽然有3600年前的大商王朝几段巍峨的城墙,然而老城却是唐武德年间重建的,明代郑州知州陆世又重修了城墙,城外是一片荒野。唐代人祖咏有诗云:“前路入郑郊”,“郑郊”东自老城护城河,西至现在的铭功路以西,南起现在的二七纪念塔以南,北至西太康路以北。这块荒野又以小泥河(金水河)为自然界划。改造前的小河称小泥河,河的南沿(现在的解放路南)叫顺河街,向南有正兴街、德化街;河的北沿叫迎河街,即现在解放路北侧整个老坟岗。顺河南、东、北即现在商城大厦的地界,向北叫河东街(郑州电影院的后门在此)。河东街有中药店、澡堂。入夜,卖黄焖鱼、牛肉汤丸子、冰糖梨等的小吃摊占满小街。由二七塔向西的南北路是一大水坑,一下大雨,小泥河的鱼一群群游到坑里。坑沿是老坟岗的西门,每逢节日,大门张灯结彩,一片喜庆。1953年,郑州市政府将已干涸的泥河改造成解放路。

  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郑县志》称西域传教士长眠野鸡岗的陵墓为“巴巴墓”,道光二十三年(1843)秋,又重新整修他的墓室。整修之后的“默穆都哈墓”高1.80米,宽0.58米,厚0.16米。回族兄弟敬仰“真人”的德学,常来此瞻仰拜祭;又因仰慕真人之德,便争相在其墓地附近掘地为墓。经明清两代200多年掘地为墓,这块荒野土岗成了回民义地。

  成为回民义地的荒野岗地,并非很规范。200多年间,虽然有成百上千的回民长眠于此,但因埋葬先后时间不同,大小不一,稀疏稠密不均,有些杂乱无章。现在的火葬场、烈士陵园和邙山、五里山陵园有管理人员,细分有科室各司其职,回民义地则只有守墓人——郑州人叫“看坟头的”。我有两位朋友,一位是作家,另一位是学校老师,他们的父亲就是在这里专职“看坟头”。交游之中,二位曾说及父辈的守墓生涯。这类职业在那个时代极为低下,是排在江湖下九流之外的。你虽然给人家守墓、看坟头,但在你过世之后是不能入自家老坟的。媒体曾报道北京有一家几代人为明臣于谦守墓,称他们“代代皆为诚信人”,而为上海知青下乡时死去的金训华守墓的人,竟然成了2005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同样守墓,实在不能同日而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