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3版:第一健康关注
3  4  
PDF 版
误诊率50%该怎么认识?争议不小!
本报举办大型公益讲座暨义诊活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误诊率50%该怎么认识?争议不小!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1  来源: 郑州晚报  
  医生说法

  只强调是医生失职和医疗水平有问题很片面

  提到误诊很多人都经历过,而“门诊就诊50%误诊”你信不信?4月14日本报《医患信箱》刊登的这篇文章引来读者热情参与讨论。就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这种说法,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也明显感觉到争议不小,10年前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误诊误治研究会的一份数据和廖的说法比较吻合,但医学专家则表示误诊率不可能如此高。 晚报记者 聂广利/文 赵楠/图

  的其他特殊情况。

  其实我们应该正视误诊现象的存在,也要允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发生误诊;把临床上普遍存在的误诊误治现象进行专题研究,对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防止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专家指出,避免误诊的研究属于一项软科学研究,甚至其价值不亚于诸如B超、CT、核磁共振等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研究。事实上,各个医院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每个医院都在争取引进最先进的治疗设备,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很多医院目前都已出现了实在的、可喜的变化。

  

  读者建议

  重病大病多找几位医生看看,以免误诊

  

  家住西里路师专附小家属院的李秉奇先生发来邮件说,器质性病变靠仪器可查出,也有误诊,如CT检查肿瘤,看片子时,没有经验的医师就易误诊;功能性病变误诊率要大于器质性病变的误诊率,最易误诊,误诊率的大小取决于医生的经验,有经验的医师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先用药探病。但也不要迷信专家,有重大疾病要多去几家医院,多请几位专家看看。CT显示我肺上有一处有阴影,医生建议我去某医院找全省著名的看片专家判断是否是肿瘤,那位专家结论是肿瘤,而到省肿瘤医院找一退休主任看片,他说不是肿瘤,正常人也有这种现象,已过五年,年年CT检查,均无变化。

  

  读者担心

  “泛诊”比“误诊”可怕

  

  名叫但纯的读者则说,误诊率过高,确实是中国医疗现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实际上,中国和国外对误诊率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在中国,诊断正确的病例中,很有一部分是靠“泛诊断”来保证的,这是比误诊率更可怕的。

  所谓的“泛诊断”,是指对一个病情作出几乎所有的诊断可能,比如一个发热病人,门诊医生可能会写上: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性病变?肺结核?占位性病变?等等,最后的结果如果确实是肺炎,这个诊断正确吗?当然正确,但这个诊断是基于让患者作了过多的检查基础上得出的,换言之,实际上是把很多可能都一网打尽,这样的“泛诊断”其实和没作诊断没多大区别。但病人因此付出了高额的检查费、化验费。

  

  

  静:医学的发展与社会是同步的。100多年前,人们发现了人体不能缺钙,现在,大家都明白缺钙对于人来说是有害的。但是,人们不知道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加工厂,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人类的疾病种类繁多,也是千奇百怪。

  秋叶飘零:科学的大实话!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现实,客观地看待医学。更应该有自己的健康意识,当然,医院应该是我们的最后防线。

  误诊率真有这么高吗?记者联系了市内某医院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他表示,医生误诊客观上是存在的,这点没有说错,但他不清楚误诊率是不是有这么高,感觉没有这么高,他认为一味的只强调医生失职和医疗水平有问题很片面。“每个生物体都是很复杂的,抗药性、病情发展也都不一样的”,就连常见的感冒也都有几十种表现形式,也是很多疾病发展的前期症状。对于近年来医生被妖魔化很无奈,他最近也在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

  

  10年前已有数据库和廖新波数据比较吻合

  事实上,在医疗领域,误诊总是最敏感的部分之一。据了解,早在1999年10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误诊误治研究会已在无锡成立,首届工作研讨会在2000年10月25日至30日在成都召开,当时临床误诊误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陈晓红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汇报了“1990年~1999年中国医学误诊文献数据库”。据了解,该数据库收集了当时近十年发表在国内200种医学期刊上的标准误诊文献,汇集文献病例总数548400份,其中误诊病例总数152934份,从而统计出文献报告的误诊率为27.89%,各年度间的误诊率波动在24.5%~32.8%之间,在不同等级医院间,误诊率有所差异。这与廖新波披露的,该做的B超、CT、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30%的说法基本吻合。

  

  误诊原因大约16条,有医生的,也有患者的

  据了解,该数据库详细统计了造成误诊的原因16条,其中在医生方面统计的共有医生经验不足,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医生问诊及体格检查不细致;医生未选择特异性检查项目;医生过分依赖或迷信辅助检查结果;医生诊断思维方法有误;病理诊断错误;病理组织取材不到位;医生对专家权威的盲从心理等。

  另外,病例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病例属于国内罕见疾病;病例的并发症掩盖了原发病;误诊病例以罕见症状体征发病;误诊病例多种疾病并存,遗漏了主要疾病;以及一些医院缺乏特异性检查设备也是误诊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事实上,很多误诊病例与病人自身也有很大关系,病人主诉或代述病史不确切;一些病人由于一些个人情况故意隐瞒病情也是误诊的重要原因。

  

  

  医疗特殊,医生对每种疾病本质不可能一见便知

  

  时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误诊误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陈晓红表示,医疗职业非常特殊,诊断疾病也是一个认识事物规律的实践过程,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其时间性,人体是个很复杂的生物体,作为个体而言,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与其基本状况存在差异而不一样,不能要求所有医生都能做到对每种疾病的本质一见便知。此外,还有当前中国医疗制度引起的医生超负荷工作(有的专家一天看上百名就诊者)而根本没有时间研究个体病例

  专家说法

  网友说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