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8版:独家连载
3  4  
PDF 版
57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3  来源: 郑州晚报  
  老坟岗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100多年前,蒸汽火车隆隆地拖来了老坟岗商业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酿成一片滚滚红尘。这一切的高度集结,使老坟岗成为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和折射历史映像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郑州及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浓缩版。

  话说郑州

  草根力量在坟茔之地播撒民俗文化的种子

  商业繁荣,促使茶馆和戏院迅速建成。到20世纪30年代,老坟岗已有供艺人演出的茶馆20多个,如周洪礼茶馆(现民主路三街北口)、盛友茶社、马聚保茶社、李相池茶社、忠义茶社、孙志茶社、杨进才茶社、文生茶社、一品香茶馆、老贾茶馆和马天章茶馆等。众多茶社,相对集中在现民主路两端;而老坟岗的戏园子,则是分布在老坟岗的西一街、自由路东南,太康路以南,自由路中段。如大坑戏院、民国戏院、小民国戏院、国盛舞台、小和平戏院、王有明戏院、五虎庙戏院等。另有专门的大马戏场,16个说书棚。

  老坟岗光明胡同里有相声艺人郭稽东的席棚演出场地。妓院也相继从杨树坟一带迁来,落脚在繁华的西一街、西二街、瑞祥巷、三兴里和杏花里了。

  1945年之后,国民政府将老坟岗的地盘向西扩充,在西二街向西搭起了500余间大席棚,形成了一条商业街区,东面卖日用百货杂品、布匹;西面是表演曲艺说唱、拉洋片、古彩戏法、大马戏、武艺的。这里有固定商户490家,国民政府为之命名为“国民市场”。郑州最早的百万富翁出自老坟岗的商界和民间艺人,而大同路与德化街的商人成大款的不仅数量少,时间也晚得多。

  草根力量在坟茔之地播撒商业、民俗文化的种子;火车拉出了商气浓郁、民俗文化发达的老坟岗。商街大同路、德化街的巨商大贾的钱袋子开始向老坟岗抛撒,他们喝茶、听坠子、嫖窑子,休闲寻乐。民俗艺术在老坟岗融会、聚集、张扬、狂欢,也成了平民百姓愉悦、欢乐的圣地。

  老坟岗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商业与民俗文化相伴相生。郑州成为现代商贸城之后,近年来多次“政府搭台,商贸唱戏”,而老坟岗则是“商贸搭台,民俗文化唱戏”。百年间,老坟岗的“商贸搭台,民俗文化唱戏”,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初的二三十年代。火车驶进,老坟岗因铁路而兴,使其商业、民俗文化达到鼎盛期。

  第二个时期是抗战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末。商业、民俗艺术兴盛,经营、演出规范化。现在民主路向东500座席棚构筑的“国民商场”,分商业区与娱乐区,从业演出人员近500人。

  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商业如名店华华纺织品公司、陕西合记烩面馆、郑州艳芳照相馆、上海美发厅等已驰名省内外,民俗艺术以河南坠子、评书、相声等冠绝一时,“河南三刘二马一条于”即坠子书艺人刘明枝、刘桂芝、刘宗琴、于忠霞,评书艺人马素芳、马仲山、王国宝已名振河南省内外。郑州市越调、曲剧、豫剧等演出团体也都在此演出。

  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曲艺厅、音乐厅、舞厅、文化馆等民俗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商业老坟岗封闭式集贸市场兴建,分为商业与娱乐两大区域。百年间,江湖地老坟岗,商业与民俗文化相伴相生,民俗艺术与商业相生相伴。

  赵富海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