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6版: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成功人生启迪读者
电影《黄石的孩子》 片名起争议
郭敬明成名作 将拍成古装剧
现代文学家贾植芳在沪去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现代文学家贾植芳在沪去世
享年92岁,众弟子守在医院送其最后一程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6  来源: 郑州晚报  
贾植芳和夫人在一起

生平简介

  著名文化老人、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先生,于24日18时45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2岁。据贾先生家人透露,老人是由于器官衰竭而去世,“人年纪大了,这也算是寿终正寝。”而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贾门弟子前日纷纷从各地赶来上海,因为他们得到了同一个消息:“先生病危了!”记者赶到现场看到,贾先生家中已经开始布置灵堂。而复旦中文系与贾先生家人磋商以后,将贾先生的追悼会日期初步定在本月29日。

  贾植芳,1916年生,山西襄汾人。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的“七月”派作家,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专家和翻译家。笔名杨力、冷魂等。1936年入东京日本大学学习,1937年弃学回国参加抗战,曾任抗日部队对敌翻译、宣传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员,1945年在徐州从事伪军策反活动被捕入狱,日本投降后获释。

  1949年后历任震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人生赋》《贾植芳小说选》,散文集《热力》《暮年杂笔》《雕虫杂技》《我的朋友们》《老人老事》,专著《近代中国经济社会》。《中国新文学与传统文学》获1994年上海社会科学奖论文一等奖。

  家人:“先生不在,家里冷清了”

  贾植芳先生膝下无儿,仅有的一个养女也长期居住在澳大利亚。2002年贾夫人去世以后,先生就一直和内侄女桂芙一家住在一起,生活起居则由桂芙殷勤照料。昨天在贾先生的书房中,桂芙眼圈通红,强忍着悲痛告诉记者,先生因肺炎入院至今已有5个月,“本来他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说好了等天气转暖就接他出院,谁知就回不来了。”上周,院方查出贾先生心律不齐,常常有长达4秒钟的脉搏停止,因此建议他安装一个心脏起搏器。“手术那天先生感觉很不好,他事后告诉我,手术的时候整个人就像掉进了冰窟。”此后,贾先生便感到积食胀气,吊水洗肠也都没有用了。

  桂芙非常怀念贾先生在家的日子。据她说,先生生活非常有规律,8时起床吃过早饭以后,除了午睡就是看书、写字、见人。桂芙本来是为了照顾贾夫人的病情而来到上海的,2002年姑母病逝以后,照顾姑父贾植芳就成为她的生活重心。“从先生住院开始,我就感觉,先生不在,家里冷清了。”

  

  弟子:“先生和师母又在一起了”

  著名传记作家、散文家李辉,是贾植芳先生的嫡传弟子。前天,得到先生病危的消息,李辉立即就飞到上海。中午刚刚抵沪,李辉便直奔第一人民医院,来到先生的病榻旁。像李辉这样直奔而来的贾门弟子不在少数,就连医院的护工也惊叹:“贾老先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医院的走廊门厅居然都让他的学生们占满了。”

  李辉说,他于1979年认识了贾先生。当时,他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念书,而贾先生刚刚获准从监督劳动多年的印刷厂回到中文系资料室当图书馆管理员。“从那时起,我就喊他贾先生。后来在课堂教学之外,我从他那里知道了不少现代文学中的人物、作品和掌故。”此后,李辉也成了贾先生家的常客,“在贾先生家,听得最多的是动荡时代中他和师母任敏两人的坎坷经历,以及文坛各种人物的悲欢离合、是非恩怨。”李辉动情地回忆说:“2002年,师母故去。在追悼会上,先生突然跪下,朝着师母一声又一声:‘任敏,你等着吧,我会来看你的!’现在,先生和师母终于又在一起了。”

  贾植芳用精神感染学生,桃李果然芬“芳”。在他的第一批学生中,出了美学家施昌东、文学史家章培恒、现代文学专家范伯群、曾华鹏等。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导陈思和,曾坐在贾植芳先生当时所住的朝北小屋里,听老人家侃侃而谈。正是从他那高亢急促的声调里,渐渐地步入现代文学的殿堂,开始了研究道路。贾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