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手之语”表达心灵之爱是美丽的。 |
|
不久前,我随本报副刊记者共同采访一个关于中州大学聋人大学生得到社会关爱、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人生价值的稿子,第一次见到了虽然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情,但是依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的聋人大学生们。很多从这里毕业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爱心的支持,为自己闯出了广阔的天空,而他们仍在校园里为了理想学习和奋斗,同时也没有放弃艺术之梦。我看到一个排练中的舞蹈,被深深感动,决心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那无声的美丽。
很多观众通过央视等电视台的节目,被一个名叫《牵手》的肢残人舞蹈深深打动,流下热泪。排演这个舞蹈的就是郑州市舞蹈协会副主席、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赵力民老师。他对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一直怀有深沉的感情。这次,我在采访现场看到他正在给聋人艺术设计学院的女大学生排演群舞《手之四季》。这个舞蹈是学校准备参加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的作品,要和全省高校正常的大学生一争高下。但聋人大学生毫不示弱,他们瞄准的目标是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所以他们向赵老师发出了邀请,一听说是聋人大学生,赵老师二话没说就来了,没有提任何要求。
生活在无声世界,手语是聋人大学生们交流的主要手段。赵老师抓住了这个特点,挑选出28名平均年龄20岁的女大学生,排演一个全部以手为主来表演的舞蹈——《手之四季》。通过美丽的手之语,传达的不仅仅是对四季的演示和感受,更是对生活、家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那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也是最丰富的一种情感。
拍摄过程中,几次来到位于学校走廊里简陋的排练室,看到姑娘们一次比一次跳得更美更生动。她们原本就灵巧的手,在赵老师的调教下,变得更加千变万化,仿佛真的会说话,能让你感受到春天的翠绿,夏天的金黄,秋天的火红,冬天的洁白。让你感受到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美不胜收的诗情和画意,最重要的还是那种永不放弃的爱!
5月下旬,全省大学生的比赛就要开始了。美丽的女孩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要进行一遍遍艰苦的排练,但她们似乎不知道苦。她们不想被视为特殊群体,她们要的是一份认同——虽然无声,一样美丽!
赵老师(右)教新动作,手语老师做翻译。
接受手把手的辅导是幸福的。
□晚报记者 张翼飞 文/图
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姑娘们的生活很精彩。
民间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