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8版:独家连载
3  4  
PDF 版
《老郑州》
《女人事》
《反贪局长》
《我要富贵》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老郑州》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8  来源: 郑州晚报  
赵富海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老坟岗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100多年前,蒸汽火车隆隆地拖来了老坟岗商业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酿成一片滚滚红尘。这一切的高度集结,使老坟岗成为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和折射历史映像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郑州及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浓缩版。

  话说郑州

  “曲子窝”开了河南坠子先河

  老坟岗河南坠子营造了非凡的态势,理论家们评其意义时认为:河南坠子作为地方曲艺品种,产生不足200年,却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南方北方都有,现在已是国内十大曲种之一,有20多个城市专业演唱河南坠子。老坟岗的河南坠子书大、中、小都有,均能引人入胜。在河南坠子中,大书40种,文的有《包公传》,武的有《水浒传》,奸的有《庞国丈》,忠的有《刘墉》,又文又武的有《两块印》,小段子有《小黑驴》《借琵琶》《偷石榴》等。应该说,“曲子窝”是开了河南坠子先河的,意义有五:

  其一是老坟岗的河南坠子杂糅三弦、河南大鼓、大调曲子、道情、豫剧等多剧种的优势,创造出高亢激越、明朗轻快、奔放豪气、清新柔美的新的艺术形式。

  其二是形成了坠子书方阵。这里男女坠子书艺人达50余人,大大超过了北京天桥20个坠子书艺人,可谓阵容宏大。江湖艺人走天下,老坟岗的坠子书艺人足迹遍布河南省内、北京天桥、天津、西安、兰州、武汉等地。

  其三是老坟岗的坠子书带动了其他说唱艺术如评书、相声、三弦等的繁荣,是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守望和寻根,老坟岗亦成为名噪一时的“曲艺圣地”。

  其四是女艺人的加盟,这是河南坠子的一次革命,也领导了河南坠子艺术的潮流。

  其五是老坟岗的坠子书艺人为新中国储备了人才。20世纪50年代,郑州革新曲艺团、郑州市曲艺说唱团、河南省曲艺说唱团成立时,老坟岗的艺人纷纷担任了团长或“领衔主演”。

  “河南三刘一于”与赵铮已是中国曲艺界公认的大师级演员。“三刘”再度大红大紫是在1963年3月全国河南坠子流派交流演出中,刘明枝的《花园会》、刘桂枝的《刘公案》、刘宗琴的《大红袍》,均魅力尽显。

  在这期间,不能不提及河南坠子艺人的两个特点:一是投师名家,二是幼年学生,少年唱红。

  刘明枝12岁学唱河南坠子,投师于豫东坠子名家,17岁登台演出唱响,后曾任郑州市曲艺说唱团团长兼主演。刘明枝虽然体形稍胖,扮相丰满,表演路子却很宽,唱腔也明亮轻快,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其代表曲目有《花园会》《秦英征西》《十把穿金扇》《平原枪声》等。

  1937年,刘明枝行艺到郑州,在老坟岗金声茶社设场演唱。老坟岗俗称“曲子窝”,不乏名家,河南坠子女艺人马喜凤早已在此唱响。刘明枝虽初来乍到却并无怯意,不久便后来居上,从此她在郑州站稳了脚。抗日战争时期,刘明枝曾到郑州周边的汜水、荥阳、巩县、米河等地流动演出,影响渐广。郑州荥阳、汜水一带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米饭,就芥丝,忽然想起刘明枝;吃米饭,就咸菜儿,忽然想起小石先儿(刘明枝的琴师)。”已早有名气的刘桂枝听此不服,传话道:“把刘明枝叫来,我要是对不过她,送书三天不要钱!”刘明枝爽快应战,二人定下日子在郑州老坟岗设书场“开战”。刘明枝唱《秦英征西》,刘桂枝唱《薛刚反唐》,各亮高招,互不相让,最终也难分胜负,在群众中传为美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