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4版:改革开放30年
3  4  
PDF 版
他将少林文化推广至世界的各个角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少林掌门
他将少林文化推广至世界的各个角落

中原网  日期: 2008-04-29  来源: 郑州晚报  
  释永信,现为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放弃宽裕家庭,16岁皈依佛门

  

  4月21日,艳阳高照,之前连下两天春雨的少林寺,游人一下又多了起来。

  “来,喝杯茶,都是老朋友了,你们就随意地问,我也闲聊着回答。” 在少林寺西隅的新方丈室,泡茶、斟茶,释永信娴熟地用电茶壶炮制着功夫茶。他一边处理着寺内的重大事务,一边不时地接待着造访者,而记者对他的专访也就在间隙中穿插进行。

  说起改革开放30年,他动情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后党的宗教政策,就不会有少林寺名扬天下的今天。说到他自己,出家为僧有27年了,在少林寺经历了很多人生的历练,也做了一些振兴少林寺的事情。

  晚报记者 杨观军 袁建龙/文 王银廷/图

  回望感言

  ■如果突然回到30年前,让人不敢相信今天的少林寺。

  ■自己做的就是关于少林文化的传承的事,也就是解决了僧人的传承问题,活动空间问题。

  ■少林寺的发展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寺,甚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1978年,家里分了十几亩地,想种啥就种啥”

  改革开放,他读书干农活两不误

  释永信祖籍安徽颍上,俗姓刘,名应成,1965年出生,父亲是水电部第四工程局的一名职工,母亲一人在家带着5个孩子务农,他在家中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家里按6口人,分了10多亩地。”谈到始于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释永信说,包田到户后,自己在地里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连续几年的大丰收,“生活条件好的都已经吃上细粮。”

  因为上学早,他当时已经是初中二年级了。而且父亲工作在外,经常往家寄钱,他家经济上比一般农村家庭宽裕些,但因家中壮劳力比较少,他也和别的青年一样,平时上学,空闲时间帮家里插秧、割草、拾柴、喂羊等。

  “1981年春节刚过,悄悄离家直奔少林寺”

  不顾家人劝阻,一心想出家

  释永信的父亲参加过三门峡水利工程的建设,曾经到过少林寺,所以也知道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于是,在回家探亲时给孩子们讲了这个故事,年少的释永信就记住了世上有少林寺这个充满神奇的地方。

  1981年3月,春节刚过,16岁的释永信只身一人,来到少林寺。可到了少林寺,寺里的和尚拒绝了他的要求。

  “找就找当家的人,我就向少林寺周围的村民打听谁在少林寺说了算。”于是,他看准机会,直接找到当时的方丈行正大和尚。

  他告诉行正方丈,自己一直想出家、练少林功夫的真实想法。最后,行正方丈告诉他:“很有佛缘”,让他回家开介绍信。

  家里人都强烈反对他出家,并找到村里很有威望的长辈轮流劝说。可是,当时的释永信一心一意想出家,父母看他已经铁了心,就答应了。

  “那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庄严肃穆”

  立雪亭前皈依佛门,立志弘扬少林精神

  当16岁的刘应成走进少林寺山门,他面对的是1928年军阀混战残留下来的一个破院子、9个老弱病残的僧人,还有30余亩薄田。当时少林寺僧人没有补贴,30亩坡地成了全寺唯一的生活来源。口粮不够吃,早晚两顿玉米糊糊,仅中午一顿馒头,且限每人两个。释永信说,许多人以为他当年出家是为了在寺院里混个饱饭,其实,当时寺院里比起老家的生活差远了。

  在寺里,释永信做过饭,放过牛,种过地,挑过大粪,当过保管。他的勤快、好学很快得到了几位老和尚的赞许,更是获得行正方丈的喜爱。在行正方丈的主持下,释永信就在少林寺立雪亭举行了简单的皈依仪式,行正也一并收他为徒。“那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庄严肃穆,那种对先祖发自内心的崇仰,更加坚定了我献身佛教,弘扬少林精神的信念。”

  “老方丈遗愿:一定要想法恢复少林寺的鼎盛”

  22岁释永信主持少林寺工作

  1984年,行正方丈让19岁的释永信成为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之一,被别人称为“二当家”,协助行正方丈处理日常寺务。  

  受到师父重用的释永信发奋钻研经学,还设法筹资修复了法堂、钟楼、鼓楼等,给少林寺找回了一些重整旗鼓的气象。而风烛残年的行正方丈1985年从查出自己得了胃癌开始,也在默默盘算着接法传人的最佳人选。

  一天深夜,释永信来到行正方丈床前,行正方丈问:“你有事吗?”释永信答:“弟子这些天来,看到师父已是年迈多病,处事常常力不从心,有心代师父挑挑担子,不知师父让不让弟子代师父来挑?”行正不动声色地问:“你的肩膀能够挑动多少斤?”释永信答:“师父原先能够挑动多少斤,弟子现在就能挑动多少斤!”

  后来行正老方丈主动向地方政府有影响的人推荐,明确释永信为他的衣钵传承人。1987年8月,老方丈圆寂之前,交待释永信:“平时多盖些房,多存些粮,一定要想法恢复少林寺的鼎盛。”行正方丈圆寂后,年仅22岁的释永信承师衣钵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寺院住持。

  1.1993年2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河南嵩岳纺织工业集团等首批10家企业被授予“无主管部门企业”。

  2.1993年5月12日,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典礼。该企业是我国第一家与日本汽车公司合资经营的企业,也是河南省利用外资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整个项目投资总额2.5亿元人民币,外资占30%。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