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8版:改革开放30年
3  4  
PDF 版
张子亮:用青春染绿郑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实行绿化包干,把法桐砍头复壮,给郑东新区添绿
张子亮:用青春染绿郑州

中原网  日期: 2008-05-06  来源: 郑州晚报  
  回望感言

  绿色是郑州的城市徽标,只要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绿,就是头发全白了也无怨无悔。

  “从三月下旬,拜祖大典,旅交会,书博会,大型会展,活动一个接一个,忙得昏天黑地的。”五一前的一天下午,张子亮在办公室里感慨说。现在东区是郑州的窗口地区了,干不好不但自己丢人,还丢郑州的人呢。

  作为郑东新区管委会主抓城建的副主任,他忙得身心疲惫,他最享受的休息办法就是站在办公室后窗举目远望,看到成片的绿色和姹紫嫣红的景观,他说:“很享受很有成就感,和绿色打了近30年交道,眼睛都是绿的。”    晚报记者 杨观军 马燕/文 马健/图

  大学毕业在苗圃挖坑种树

  “一条中华烟换来20吨便宜美人蕉”

  1982年毕业时,张子亮最希望去省农科院。“可是看到班级里有8个农科院的子弟,我觉得这很渺茫。”最终他被分配到郑州市公用事业局第二苗圃当技术员,“啥技术员啊,那里全是黄土,我们去了以后才开始种树。”

  张子亮说,在二苗圃那3年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大材小用,“在二苗和普通职工一起拉车、平地、种苗,一点也不觉得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去买苗子真是非常难。”说起向市场靠拢,有件事他特别得意,有次去北京买美人蕉,本来是3块钱一斤的,“可就这也抢不到手。”他哥哥当时在国家烟草局工作,“结果,靠一条送检的中华烟,最后我5毛钱一斤买到了20吨。”

  从1982年到1985年,二苗圃1000多亩黄土地上种植了大的乔木如法桐、雪松、国槐、油松,具体到花灌木就更多了,有100多个品种,后来全部用到郑州市的绿化上了。

  在绿城广场实行经营包干

  “别的单位领导都来帮我们把门验票,一小时能挣2块钱”

  《红楼梦》中,王熙凤把贾妃省亲后的大观园全部都分到有头脸、爱较真的嬷嬷那里管,不仅让这些老嬷嬷们自己有了收入,每个月还能按时上缴一部分提成,补贴府内。这种模式,在1985年11月份,张子亮也用到了,这在全省当时还是首次。

  当年年底,张子亮任人民公园副主任,当时事业单位的职工本来就人浮于事,更何况是在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中悠闲惯的公园职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张子亮决定对园内服务项目和经营项目,实施大包干制度。一年后,园内经济实现了翻一番,“当时5个月的收入抵得上往年单位一年的收入”。职工们乐了,因为绝大部分项目都是园内职工承包的。

  经济上打了翻身仗,张子亮带着大伙儿对公园内的基础设施、园林景观进行改造,实现了管点包干责任制,建设专业园,牡丹园、芍药园等,极大丰富了园内景观。

  1987年5月份,张子亮调任绿城广场主任。他说自己最难忘的是1988年8月份举办的河南第一届文化艺术节,虽说只有1周时间,但广场门票收入就有20多万元,“当时是1块一张票,至少有几十万人参加。”

  这年冬天,他又组织了“镇江灯展”,生意那叫一个火,“别的单位领导都愿意来帮我们把门验票,一个小时能挣2块,而我当时的工资也就60多元。而奖励给我们职工的钱,比他们本人的工资还要多!”

  忧虑绿城还能绿多久

  “为了增绿,到处化缘,能想的法儿都使尽了”

  1988年9月20日,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担负着植树养护任务的市绿化队升格为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28岁的张子亮调任该处副主任,1997年任该处主任,其中1994年到1996年中他还兼任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郑州为啥叫绿城?那是因为1984年郑州的绿化面积覆盖率达到35.25%,这在全国317个城市中占第一。”然而刚刚上任的他却面临着绿城褪绿的格局,“随着商业活动氛围的加剧,毁绿占绿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当时郑州的绿化覆盖率降到20%。”在绿化办,张子亮作了全面的调查后,他很着急,于是,就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出了“绿城还能绿多久?”的呼吁。

  呼吁是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市民的关注,但树还要一棵一棵栽。张子亮本人不爱财,但为了多植绿,他又非常能聚财。在财政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对职工说我们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要改变以往只向财政讨饭的旧思路,利用自身的优势,大胆地走出去,承揽绿化工程。于是,南三环上有了他们建设的绿化样板工程,金水河滨河公园、高速公路、拆墙透绿等都有他麾下人员的身影,而且样样被列为优质工程。在开拓市场的同时,不但锻炼了队伍,而且也为市区道路绿化赚来了可观的资金。

  自己挣是本事,能化缘也是能耐。张子亮为了多植树,多种草,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或借鸡下蛋,让绿化和商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如政一街的绿化,就是由中信实业银行出资完成的,市区9座立交桥的垂直绿化是由市政管理处出资10多万元搞成的。    

  挣来的钱,化来的钱,财政拨的钱,三者相加,使我市道路绿化驶入了快车道。从1997年到1999年,三年绿化了29条路段,植了乔木、花灌木50余万株,这些经绿化美化的道路共同营造着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的动态画面,为城区描绘了“车在花中行,人在园中走”的新风景。

  为救法桐主导砍头复壮

  “因为部分市民不理解,停下来是心中永远的痛”

  在张子亮的绿色生涯中,有件他特别引以自豪但又特别遗憾的事,那就是法桐少球化嫁接和砍头复壮。

  “一个城市可以由美术家设计出它的徽标,但它的影响力远没有这个城市里一个独有的自然景观让人难以忘怀。郑州大街小巷,由高大的法桐组成的一条条绿色的长廊,就是给外地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发出啧啧称赞的城市徽标!”张子亮经常说,许多外地人都用羡慕的口吻说,郑州人夏天在大街上享受的是“绿色空调”!

  但自1995年开始,他发现了这样令人心痛的事实:在金水东路,在纬五路,在黄河路……这些已默默陪伴市民40多年的法桐,有的树叶稀疏,叶面黄小,出现了“谢顶”现象;有的大枝干枯成段死亡。法桐家族里,有一万多株,死神正一步步向它们靠近。它们占了全市主次干道法桐总数的三分之一。

  “如果说解放后,郑州在全国唱响了一台绿化的‘大戏’。遍布全市的法桐以良好的形象,当之无愧地撑起了台柱子。”张子亮心急如焚,“这台柱子可不能倒啊!”

  他请来专家们会诊。不存在病虫害大量发生的现象,法桐枯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的改变和环境状况的恶化。

  怎么救这些病危的法桐?

  恰巧,在时任省委书记李长春的支持下,郑州市从1996年起实施的法桐少球化嫁接,到2000年全市已有13条路段的法桐进行了嫁接改造,数量达10000多棵,单株成活率在95%以上。嫁接两年以上的法桐。棵棵都焕发了“青春”。冠幅普遍达到5~11米,有些路段已完全恢复到嫁接前的遮阴效果。基本感觉不到果毛污染。嫁接后的一棵棵法桐,就像为人们在路边撑起了一把把巨伞。

  正常生长的法桐,经嫁接后棵棵“青春靓丽”。这给张子亮等专家以启示:早、中期枯衰的法桐经砍头嫁接后会不会也能枯木逢春?2000年4月,绿化部门不声不响地在纬二路、黄河路、花园路上对600多棵不同程度枯衰老化的法桐进行了“砍头嫁接复壮”试验,半年过去了,三条路段衰弱法桐的成活率达87.8%,这些动过“手术”的法桐,以往因生长衰弱而呈现暗褐色的脏兮兮的树皮也旧貌换新颜,法桐多年未见的“春夏脱衣”现象又展现在人们眼前……

  事实摆在人们的面前,“砍头嫁接”在衰弱老化的法桐身上取得了换种和复壮两个效果,真可谓一举两得。

  “可惜后来这项工程没有坚持下来,而南京等城市起步晚,但却比我们做得好。”张子亮很遗憾。

  郑东新区搭建景观绿化大舞台

  “黑川的方案只有168棵树,现在调整到2000多棵”

  “是当时的市委书记李克点名让我来的,我也非常愿意来,可同时感到压力也很大。”2004年5月18日,张子亮到郑东新区担任副主任,分管城建工作,当然他最熟悉也最爱的还是景观绿化。张子亮说,东区的规划绿地率达到49.66%,“这意味着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有一半是搞景观绿化。郑东新区绿化的舞台真大啊”!

  “没少费劲儿。因为黑川方案中的6万平方米的绿地上只有168棵树,而且树径非常小,按此建设出来景观效果非常差。可人家是世界级的规划专家啊,怎么办?对专家尊重但不能盲从!”他立即给省市领导汇报,同设计单位沟通、研讨,最后在征得黑川的同意后,对景观绿色规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树木增加到2000多棵,从8厘米的小树提高到12至15厘米的大树。黑川看了改造后的东区绿化景观后,也非常满意。

  说起来郑东新区景观绿化,张子亮如数家珍:CBD道路绿化面积31.6万平方米,以常绿的大叶女贞、广玉兰为基调树种,以菱叶绣线菊、贴梗海棠、矮化紫薇为绿篱。栽植乔木近万株,花灌木10万平方米。春暖花开时节,月季、海棠竞相绽放,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

  CBD目前建成绿地公园21个,景观绿化119万平方米。郑州之林栽植各种植物200余种,高大挺拔的榉树、水杉,树姿婆娑的垂柳、斑驳的白皮松……曲径通幽处有潺潺的跌水,清澈的小溪,广阔的草坪,茂密的树林,连绵的山冈……

  “郑东新区太美了,国内外的游客都这样说,现在郑州的婚纱摄影外景地都选在这里。”张子亮很自豪。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