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6版:俄总统权力交接·现场
3  4  
PDF 版
接过权杖 梅德韦杰夫笑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接过权杖 梅德韦杰夫笑了

中原网  日期: 2008-05-08  来源: 郑州晚报  
    5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卸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右二)出席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右)的就职典礼。

    感谢普京总统对我的支持,相信这种支持将来还会继续。

  俄罗斯当选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5月7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正式宣誓就职,接替结束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后者预计于8日被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正式批准为总理。

  普京先到几分钟

  仪式在克里姆林宫安德烈大厅举行,俄各大电视台全程直播。大厅内金碧辉煌,红地毯铺地,气氛庄严肃穆。

  大厅演讲台桌子上摆放着特制俄罗斯宪法文本和象征总统权力的“祖国功勋”一级勋章。6名仪仗兵分立两侧,其中2人手持国旗。

  莫斯科当地时间11时50分左右,在两辆警车护卫下,普京乘坐的加长型轿车驶入克里姆林宫。普京走出轿车,他身穿黑色大衣,神色庄重。俄军队礼仪兵举手敬礼。在一名军官护卫下,普京走向克里姆林宫。

  在克里姆林宫楼梯口,普京转身与这名军官握手道别。他走上楼梯,进入克里姆林宫。普京从金色侧门步入安德烈大厅,走上演讲台,台下响起热烈掌声。普京抵达几分钟后,梅德韦杰夫的车队出现在克里姆林宫前的大街上。

  普京一脸肃然,梅氏意气风发

  梅德韦杰夫乘坐一辆加长型轿车,4辆警用摩托车护卫两侧,5辆引路,两辆警车跟随其后。

  车队快速驶过空无一人的大街,来到克里姆林宫。

  梅德韦杰夫一身深色西装,白色衬衫,神情庄重。门前2名礼仪兵半举枪敬礼,梅德韦杰夫点头致意。他踏上红地毯,步入大厅。

  通道两侧响起掌声,梅德韦杰夫点头示意,健步走上演讲台。在台上,梅德韦杰夫与普京握手,互相点头致意,随后并肩站立。

  12时整(北京时间16时),宣誓仪式正式开始。在俄宪法法院院长瓦列里·佐尔金引导下,梅德韦杰夫手按俄宪法文本,宣读誓词,正式就任总统。台下大约2500名俄官员、各界代表与外国驻俄使节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宣誓完毕,军乐队在大厅内演奏起俄罗斯国歌。电视镜头不时扫向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普京一脸肃然,梅氏意气风发。

  就职演说感谢普京

  梅德韦杰夫随后发表演讲,时长约6分钟。

  梅德韦杰夫感谢普京对他本人的支持。演讲完毕后,梅德韦杰夫上前与普京握手。仪式最后,克里姆林宫外鸣礼炮30响。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并肩来到教堂广场,检阅总统警卫团全体官兵组成的仪仗队。梅德韦杰夫已提名普京出任总理。俄总理祖布科夫当天宣布辞职,为普京出任总理扫清道路。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权力交接三大看点

  过渡:总统共存 史无前例

  今年3月高票当选总统后,梅德韦杰夫进入了没有先例的总统交接过渡期。此前,俄总统权力唯一一次交接发生在已故总统叶利钦和普京身上。2000年,由于叶利钦提前辞职,普京当选后没有出现当选总统与现任总统共存的过渡期。

  交接:角色互换 自批辞呈

  5月7日权力交接后,梅德韦杰夫的“领地”转移到了克里姆林宫;普京则将在第二天获杜马批准后进驻总理和政府办公地点所在的莫斯科“白宫”。

  根据宪法,包括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内的本届政府将在当选总统宣誓就职之日自动递交辞呈。这就带来一个有趣场景:梅德韦杰夫就职后首先履行的总统职责之一,是以“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名义同意“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辞职。

  执政:职责“明晰” 谁是老板?

  就未来总统和总理职责划分问题,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均表示会“各司其职”。梅德韦杰夫已说过:“总统和总理各有职责,没有人在改变这些东西。”

  不过,路透社记者克里斯蒂安·洛认为,虽然梅德韦杰夫就职后是俄国家元首,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普京担任总理将掌握着比总理职务本身更大的影响力。

  新闻备忘

  俄总统、总理职权划分

  总统权力:国家元首;办公地点为克里姆林宫;身兼俄武装力量司令,掌管核武器;为内政外交设定方向;总理直接向总统报告;总统可以任命或者解职总理和其他联邦政府部长,但须获得议会批准;所有情报部门直接向总统报告;外交部、国防部、内务部、紧急情况部和司法部直接向总统报告;有权主持内阁会议,但这一职责通常由总理履行;控制和任命俄联邦安全会议;任命央行行长;如果总统认为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可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或者实行戒严。

  总理权力:领导内阁部长,办公地点位于莫斯科的“白宫”;依据俄宪法,如果总统“丧失能力,不能履行职责”,总理代行总统之职;联邦政府中诸如教育部、卫生部等文职部门向总理报告;总理贯彻内政外交政策、总统政令、法律和国际协议;总理协调经济和财政政策,管理联邦财产;为燃气、电力和公共交通定价;指导社会政策、劳动政策、移民政策和家庭政策。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