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5版:独家连载
3  4  
PDF 版
老郑州
女人事
反贪局长
我要富贵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老郑州

中原网  日期: 2008-05-09  来源: 郑州晚报  
赵富海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老坟岗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100多年前,蒸汽火车隆隆地拖来了老坟岗商业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酿成一片滚滚红尘。这一切的高度集结,使老坟岗成为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和一面折射历史映像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郑州及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浓缩版。

  于海泉不知醉倒了多少观众

  1962年李治邦应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之邀,带着《巧嘴八哥》进京作内部演出,在场的赵树理、老舍、侯宝林、高元钧等听了大加赞赏,并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同年第一期《曲艺》刊发了由他口述的这一曲目。之后,他演唱的不少曲目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1983年,李治邦病故。

  “宁可少吃二两盐,也要听听于海泉。”这是老坟岗乃至郑州的坠子迷们对于海泉的评价。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一条于”姐姐于忠霞唱坠子,弟弟于海泉弹坠琴,迷倒了多少观众啊!

  于海泉曾任郑州市曲艺团副团长,他1947年行艺,受到著名琴师张老五、王明福的指导,在郑州、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天津、武汉等地,曾为刘明枝、刘桂枝、刘宗琴、赵锋、申云伴奏,为北路坠子演员王秀荣、王秀兰、曹元珠和东路坠子演员马艳秋、吕明钱、开封徐宝红等操琴,全面掌握了河南坠子三大流派的伴奏技巧。他能针对不同演员、不同曲目的特点进行恰当的音乐处理,他可以加工整理前奏和寒韵,因此在演出中经常出现观众为伴奏者鼓掌叫好的剧场效果。50多年来,他和一把坠琴相依为命,终身为伴。在河南坠子小段伴奏中,他首屈一指,众所公认,他那如泉水一样清脆甜润、婉转悦耳的悠悠琴声,不知醉倒了多少观众。

  1953年,在全国首届民间舞蹈汇演中,他伴奏的河南坠子《肖国宝》获优秀奖;1957年在河南省首届曲艺汇演中,他伴奏的《古城会》获优秀伴奏奖;1958年,在全国首届曲艺汇演中,他为著名坠子演员刘明枝伴奏的《六神不安》获优秀节目奖;1959年,他应上海电影制片厂之邀,用坠琴为电影《躲灯》演奏的主题音乐,至今还在民间传唱;20世纪60年代,他为著名曲艺家赵铮伴奏的《黛玉悲秋》、《晴雯撕扇》、《玉堂春》、《焦裕禄》等节目在曲艺界广为传播。他的坠琴独树一帜,别有韵味,在演出伴奏中,一把坠琴不断博得观众阵阵喝彩声,实为罕见。

  1979年在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期间,河南电台要为开封市著名坠子演员徐宝红录音,她点名请于海泉琴师做伴奏,唱的是她的代表曲目《宝玉探病》。徐宝红唱得声泪俱下,于海泉的伴奏如泣如诉。他在《宝玉探病》曲目中为演员设计的前奏和寒韵,使音乐和唱词融为一体,震撼人心。曲终意未尽,此节目在电台播放中,只报了演员的名字,于海泉把自己的名字隐去了。广大听众听后,为动人的坠琴演奏赞不绝口,纷纷到开封市寻找伴奏人。徐宝红的唱腔为“云遮月”极为感人,于海泉的演奏极为动听,他却把自己的名姓“遮”了这么多年。他说:“我海泉为曲艺而生,从不为名利而取。”其珍爱艺术、淡泊名利的人格、品德令人敬佩。

  于海泉退休之后,还念念不忘培养曲艺下一代。他多次在郑州市和外地举办河南坠子学习班,还应邀到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执教,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曲艺人才。如今,他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各种曲艺汇演中获奖,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广大群众演出受欢迎,他那布满沧桑的脸上一次次溢出舒心的笑意,他的名字与他伴奏的曲目,都将在后世流传下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